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稿源  »  正文

总理自费买的《老成都 芙蓉秋梦》究竟写了啥?(3)

2016-04-28 10:47   来源: 成都晚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名师一堂课”当导师 传承成都文脉

“西蜀自古出文宗”。从赋圣司马相如,到汉代“孔子”扬雄、明代著述第一人杨升庵,当代文豪巴金、李劼人,都是成都人。李白、杜甫、陈子昂、苏轼、陆游等都是成都文化熏陶出来的巨子。流沙河先生在《芙蓉秋梦》中细说了“文翁治蜀文教敷”对成都的深远影响。而先生自己,不仅着力发掘成都历史文化,也身体力行传承着成都的文脉。

他写诗,著文,讲诗,《Y语录》《庄子现代版》《书鱼知小》《白鱼解字》等著作老少皆知,如今85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出任成都晚报品牌公益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的导师,多次给农民工学校子弟以及小学生讲国学和成都历史,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成都晚报“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是获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表彰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唯一的媒体获奖项目。

流沙河先生目前还在为《成都晚报》写“三人行”《字看人生》专栏。在先生眼中,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因为这也是传承中华文化。他特地带记者参观这个专栏的诞生地——书房:一张大书桌摆在书房正中,正对大书桌是整面墙的书柜,书桌上两个大笔筒,插满毛笔;面前摊开一本中华书局的《说文解字》,手边是各种资料和他亲手制作的卡片。先生的书房特别整洁,墙上、桌上,所有的书都码得整整齐齐。书桌旁还加了一张矮桌,桌上整齐地码了一摞摞他写作时需要运用的参考书。

先生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刚刚写好的新一期文稿,稿签纸密密麻麻写了两页多,需要解读的字一个个用粗笔写好,剪下来粘贴在稿纸上,一丝不苟。

流沙河先生的家位于城南。进门处一幅条屏,是先生自书的“知还”二字,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阳台上养了一排花草,葱绿满眼,生气勃勃。“我曾种过一棵泡桐,最初种在花盆,后来移栽到院子里,现在已经五层楼高,就在大慈寺对面。那是我一生最得意的作品。”流沙河先生说。惦念着泡桐树开花没,他却没有时间去看自己亲手种的树,因为他正忙于为《成都晚报》撰写《字看人生》专栏。

每天下午5点半,流沙河先生准时出门散步约半小时,记者的采访耽误了先生的锻炼时间。采访完毕,他陪记者出门,步履轻快,挥挥手,清瘦的背影渐渐隐于人群中。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 李杨

原标题:总理宽窄巷子买书 关注成都文化 《老成都 芙蓉秋梦》究竟写了啥?流沙河接受成都晚报独家专访道端详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