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成都轨道交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月,成都启动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将达到1730公里;2月,成都市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签署三方协议,共建城市轨道交通重大示范项目,加快打造“世界轨道之都”;3月,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成都建设成为高铁枢纽城市。
当前,轨道交通产业已经被确定为成都五大突出发展产业之一,不仅在成都的“十三五”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成都更希望借此转型成为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技术、应用和研发基地。
成都正在为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积极努力。从教育、研发、设计、总包到制造和维护,成都已经准备就绪。
其实,轨道交通产业的巨头早已在成都安营扎寨。
自2011年起,中国中车集团下属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城轨地铁车辆组装维保行业,不仅能够维修火车列车,还能组装地铁车辆,实现了成都地铁“成都造”。认识到成都在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性,中国中车集团在成都投资了数个重大项目。其中包括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该项目位于新都区石板滩镇,总投资约50.7亿元,以动车组制造和维修,机车、客车、货车维修,牵引电机制造及配套产品为重点,2017年全面投产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50亿元,年税收约6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中车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的强大动力,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域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链的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也在成都进行了巨额投资。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一个将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整合于一体的国际型产业园。它定位为世界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提供涵盖勘察设计、科研、建筑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维护、教育培训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服务。目前,50余家业内企业、单位已正式入驻办公。
汇聚业内顶尖技术公司
作为全国少数研发制造现代有轨电车、地铁车辆的民营企业之一,新筑股份也把家安在成都。依托自身优势内联北车,外结阿尔斯通、西门子等国际一流轨道交通企业,新筑股份引进先进车辆技术,通过积极创新,研究出核心技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白俄罗斯投资500万美元,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
唐源电气、天马轴承、海瑞克成都公司、运达科技、交大光芒、中铁岩锋等企业也是成都发展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中坚力量。
优秀的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成都正计划积极引入现代有轨电车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作为改善公共交通的举措。
从2015年开始,成都市决定将有轨电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约100公里,到2030年,将建成800—1000公里。2020年,有轨电车每天的运量力争达到60—100万人,2030年力争达到500—600万人。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方式与地铁类似,但行驶于地面上,同时也是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与地铁相比具有工程投资节省、建设周期短、运营费用低、维修方便等优点;与传统公交相比具有运能高、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和乘坐舒适等优点。
去年12月底,成都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IT大道有轨电车示范线前期工程正式开工。该线路起于西客站,呈Y形展开,终于郫县西站和红光站,将串联起郫县、高新西区和中心城区,线路全长39.04公里,预计2018年内建成通车。此外,今年下半年,成都计划启动都江堰有轨电车建设。
另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同样适用于城市及市域轨道交通需求。在这些技术的背后都有西南交通大学的身影。西南交大已经掌握全球最先进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技术。今年是西南交大120年校庆,该校在全国人才培养、科研教育、校企合作技术转化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另外,由新筑股份制造生产的超级电容以及中铁二院通过科技创新掌握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技术同样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当前,成都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成都打造成为中国中西部第一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同时,成都地铁到2020年通车里程将达500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为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打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支撑。
随着对外开放、“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和成都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原载4月28日《上海日报》)
原标题:成都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