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已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实施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作为成渝城市群发展五大任务之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工作,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在全国、全省率先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5-2030)》等规划和年度计划。
一季度
8大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总体向好
记者了解到,我市一季度的生态建设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总体向好。其中 “环城生态带建设”方面,一季度完成投资6.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9%。中和湿地、桂溪生态公园启动建设,双流江安等3个农田湿地、青羊百仁等4个特色园区正稳步推进。据悉,自2012年以来,环城生态带累计完成投资约600亿元。
中水利用工程方面,我市编制了《中心城区中水利用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40%。
海绵城市建设上,以环城生态带海绵综合体、海绵型城市水生态、海绵型小区建设、海绵型绿地系统和海绵型交通道路五大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制定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和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建成综合管廊约500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拟建150公里,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拟建350公里,推进形成中心城区“一环、十射、多片”、天府新区“四横三纵九片”的综合管廊布局,构建国内示范、引领西部、规模适中、分片成网的现代化综合管廊系统。我市也成功入围2016年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在环境污染防治中,一季度,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15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3天。
城乡绿化建设中,启动了150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创建,建成“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23个,正推进年内新启动100个前期工作。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共建成248座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能力302万立方米,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同时,法规和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先后出台《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多部法规和政府规章,正加快《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管理规定》《湿地保护条例》等立法。
下一步
6大措施让更多市民享有绿色福利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以6大措施让更多市民享有绿色福利。
首先,全力以赴建设环城生态带。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保护条例,完善各专项规划,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按全国小型水库实施方案部署,加快推进青龙湖水库二期等5个小型水库、高新中和湿地三期等7个农田湿地、桂溪生态公园等4个特色园区建设。启动实施绕城景观提升工程和环城绿道体系建设,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六库八区”湖泊水系,优化提升“山、水、田、林、园”生态本底,让市民享有更多绿色福利。
其次,多渠道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就近接入,环境补水,水量置换,提升景观”的原则,率先推进中心城区中水利用,增大河道内生态基流,促进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尽快改善,力争6月底完成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尽快完成全域中水利用实施方案编制和重点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加快启动全域中水利用规划和区(市)县中水利用实施方案编制,着力提升中水利用技术和水质级别,加强管网配套,完善中水利用政策引导机制。全面推进海绵城市“五大工程”,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技术标准,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先期启动一批试点示范项目,研究制定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配套政策。加快三坝水库前期工作。严格取水许可管理,继续深化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
第三,加快综合管廊建设。落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完善建设运营模式,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总长58公里的试点目标,并实现全面投运。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主干道改扩建、轨道交通建设等,同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卫星城综合管廊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综合承载、管线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扎实开展污染防治。督促温江、彭州、都江堰等地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进度;以新津南河、江安河、毗河、府河、鹿溪河、杨柳河流域为重点,开展岷江、沱江综合整治;结合排水管网检测分析成果,加快推进病害管网治理,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力争6月底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和审查,适时启动二、三圈层饮用水源重点镇黑臭水体排查,确保2017年底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协调争取省水利厅、都管局加大对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输水量。落实《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扬尘、燃煤锅炉、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和小春期间秸秆禁烧;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典型行业重点企业治理,抓好臭氧污染防治;加大全域巡拍力度,及时查处大气污染行为。做好G20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准备,确保会议期间空气质量达标。
同时,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绿色发展。去产能方面,用好绿色标尺,通过严格能耗、环保、技术标准,分类有序倒逼高耗能、高污染等行业过剩产能的退出;降成本方面,通过鼓励企业节能改造、构建循环化生产流程,合理降低能源资源成本;补短板方面,加快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隆丰环保发电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原生垃圾“零填埋”。
记者还获悉,我市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2016年度计划》,5月底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试点,重点研究建立主体功能分区、“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年底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本报记者 李凌翌 实习记者 缪梦羽
原标题:环城生态带建设完成投资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