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卫星遥感监测:成都极端高温增多 赏花时间提前(2)

2016-05-10 07:11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影响

极端高温天增多 35℃“年年见”

无雨日增加 总降雨量却没变

今年5月4日不仅仅是青年节,对于怕热的成都娃儿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这天,成都的日最高温今年首次突破30℃,配合着热辣辣的日光,白花花的手膀和腿腿儿,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30℃、35℃——这两个能够代表高温等级的气温,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温江国家基本气象站为例,上世纪80年代,没有出现过35℃以上的高温,90年代,为3天,新世纪前10年,有5年热过了35℃。从2011到2015年,35℃已经是“年年见”。

原本气温就越来越高,结果,偏偏遇到了“落井下石”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成都市区的居民相比崇州居民,还要更造孽一些。

热岛效应先把城市的高温提高了一点,然后轮到干岛效应再进一步加温。原本水泥地面相对于土壤,对于热量的吸收和放射能力更强。到了夏天大太阳的时候,泥巴地可不会烫脚板,而水泥地就不一定了。

再来,水泥地面的水汽蒸发更快速,下了场雨,原本还指望着能凉快半天,谁知水两个小时就蒸发光了。想指望蒸发更多水汽带走热量,呵呵,简直就是奢望。

从1961年到2013年,如果用成都12个区市县气象站的数据进行对比,会发现成都平均每年的降雨日数,以0.28天/年在递减。例如2000年,平均无雨日数约为219天,到了2013年,增加到224天。

然而,成都的总降水量并没有变。雨量不变,下雨的时间更少,为了把同样的雨压缩到更短的时间下完,老天爷想了个最简单的办法:把水龙头拧大一点,使劲下!

而热岛效应,则主要负责让雨下得“更怪”。地表温度更高,使得垂直方向上的温差更大,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比郊区要高。这种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强对流天气:打雷下雨。而在城市里,更容易出现小范围的雷雨天气,也就是四川话的“坨坨雨”。

呼吁

少用空调少开车为热岛降温

城市热岛加剧似乎难以避免,但程志刚认为,市民完全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源头上减少人为热源和污 染 物 的 排放。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自然散热的方式适当代替使用空调,比如“开着冷气盖被子”这种完全可以避免。另外,减少使用私人交通的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想降低城市温度,还有一个神器:林地。林地的降温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植被覆盖度就能有效降低其地表温度值。

新闻名词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温度高于周围自然环境温度的现象。郊区温度较低,而城区温度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干岛效应

因为降落城市地面的水分大部分都经管道排至他处,缺乏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让城市成为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杨晓蓓

原标题:卫星遥感监测成都气候十年之变 极端高温增多 赏花时间提前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