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红色气质》主创团队揭秘
看年轻人 如何写史诗
《红色气质》最近太火了。 这部由新华社制作的向中国共 产党建党95周年献礼的影片, 6月20日上线至今依旧火热,很多人被它打动,看一遍,哭了,还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网友说,要给制作团队100个赞。
50后到90后的五代同堂
影片播完,最后出来的是团队 成员名单,13个人。人数不多,却覆盖了“50 后”到“90 后”多个年 龄层,总导演李柯勇笑称,这是五 代同堂。 “对于一个人,95年很长。对 于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正值青春年 华。”这是影片的台词。团队里的很 多年轻人,也正值青春年华。 80后姑娘陈子夏是新华社地 方分社的摄影记者,也是团队成 员之一。参加完第一次策划会, 她心情沉重。基本的史实都了 解,但要把握这么有厚度的选题, 需要了解共产党95年间的点点滴 滴,得补不少课。过了几天,几个 年轻人结伴去中央党校图书馆抱 回来十几本党史书,天天看,吸收,输出。新的知识在他们脑袋 里打个转,变成一个个不错的创意,放在影片里。
“我宁可听年轻人的”
影片执行导演姚竣译是团队里年纪最小的,1991年的小伙子,刚来新华社一年半的时间。 李柯勇认为要在一开始就点题,姚竣译则坚持放在最后,“一开 始啪啪啪啪四个大字打出来,就没 人想继续看了。”几番唇枪舌剑,姚 竣译赢了。在这个团队里,年轻人 拥有最大的话语权。每次讨论遇 到分歧,何平都说,我宁可听年轻人 的。 想到这些年轻人,李柯勇略带 感激,“如果没有年轻人的视角,没 有他们熟悉的知识和情感,片子很 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形态。”
封面新闻记者 许雯 王豫斯
原标题:这部红色影片火了!解说者陈小波:用情讲述红色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