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王石会不会被出局,康达尔董事们会否被清盘,管理层甚至企业创始人被“扫地出门”的戏份一直在绵延上演。刚刚过去的6月,汽车之家、盛大游戏也都各自演绎了控制权争夺战,管理层也无一例外地都处在了下风。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投资人有必要反思,收购兼并到底对自身、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其真正的意义与作用在哪里,以有效避免事与愿违的收购。
毫无疑问,近期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夺人眼球的是万科的宫斗大戏,从宝能连夜发声反对万科牵手深铁,继之提议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万科全部董事,剧情高潮迭起,火药味越来越浓。在王石们之前,已有为数不少的管理层或创始人被清洗,而诸多案例表明,资本与管理人的较量,后者几无胜算。这让那些正在或可能遭遇“野蛮人”敲门的企业管理层更加如履薄冰。
热点
万科宫斗大戏升级为“三国杀”
7月4日,停牌半年之久的万科将恢复交易。在复牌之前的短短数日,万科股权争斗剧情已经几番急转,6月26日,拥有万科24.29%股权,被万科管理层视为“野蛮人”的宝能系发难,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万科上市公司10位董事和2位监事。这是自6月23日以来宝能系第二次发声。此前由于宝能系与万科目前的第二大股东华润一致反对,导致深圳地铁和万科的重组预案几近流产。此番宝能系《关于提请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召开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更为直接地暗示,宝能希望出局的不仅仅是深圳地铁,还包括万科的管理层。
回顾万科之战,从爆发至今已近一年。自2015年7月开始,宝能系旗下公司钜盛华与前海人寿数度斥资在二级市场举牌万科,至2015年底万科停牌,宝能系持有万科股份的比例约24%,超越华润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为对抗“野蛮人”,万科管理层祭出以增发新股的方式引入新股东深圳地铁,但这一招式被业内解读为动了原大股东华润的奶酪(稀释了原股东权益),华润迅速转身与“野蛮人”结盟,与万科管理层公然开撕,联手宝能反对有关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方案,并称万科己实质成为内部人控制企业。原本只是万科管理层与宝能系之间的争斗,一朝升级为“三国杀”。
6月26日,还没进入董事会的宝能系又出大招,将矛头对准万科整个董事会和监事会,万科公告称,钜盛华及前海人寿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包括罢免10名董事及其2名监事职务,分别是王石(董事会主席)、郁亮(兼任总裁)、乔世波、王文金、孙建一、魏斌、陈鹰、华生(独董)、罗君美(独董)、张利平(独董)。2名监事是解冻和廖绮云。
跟随着剧情变换,舆论与监管也几番转换风向,连交易所也忍不住张嘴发问。6月27日晚间,深交所向华润及宝能系分别下发关注函,要求双方各自说明二者是否互为一致行动人。深交所提及,近日多家媒体质疑,华润及宝能系存在诸多接触密谈,亦有同时宣布联手否决万科深铁重组预案之举,涉嫌形成关联和一致行动人关系。
至6月30日晚间,华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表态,称对于此前宝能要求罢免万科董事、监事的提案,华润有异议;并称华润会从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未来董事会、监事会的改组。但尽管如此,王石们的去留依然是个未知数。始终被视为现代公司治理典范的万科,管理层遭资本逼宫,未来阴影重重。
原标题:新大股东如何血洗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