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会议使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成都。除了频繁的国际交往和合作,成都的良好投资环境也将被世界关注。广阔的市场机会、政务服务、人才资源、便捷的交通等因素,构成了成都优越的投资环境,使成都成为资本的宠儿。不断改善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人才资源则将为成都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
投资环境引路
大企业和创客齐聚
中国电子投资280亿建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追加245亿投资、北京中国数码港(成都)大数据产业园投资52亿……近年,不乏大企业布局成都。19日,西门子与成都高新区签约,该公司成都工厂升级,西门子将在成都设立注册资本3.3亿元人民币的独立法人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说:“优良的政务环境和政府服务水平是西门子成都工厂在成都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成都每年召开数次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西门子提出工厂周边公共交通问题,政府很快制定实施了公交车和轻轨两个解决方案。“这种响应速度和服务意识增强了我们在成都做大做强的信心。”
总投资280亿的中国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落户成都,成为近年来成都市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中电熊猫集团总经理助理孙学军把投资环境作为选择成都的首因;投资130亿的中国电科(成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落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爱民说: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高度重视,成都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力度,还有多所著名高校,都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广阔的市场机会、政务服务、人才资源、便捷的交通等因素,构成了成都优越的投资环境。仅今年1~4月,成都就签约引进重大项目84个,涉及总投资1035.47亿元。
成都吸引的不仅是大企业,还有全球创客。6月的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全球创业者纷至沓来。国际知名创业孵化器Founder space、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在成都寻找商业机会。硅谷高创会首次移师成都。创交会期间,一些企业已达成了在成都兴业的意向。
既有包容的胸怀,又能提供优越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成都已成为一个最适宜创业的乐土。
改革激发活力
新增市场主体副省级城市第二
新津私企员工崔桢铭没想到,他为公司办理的“法人变更”事宜,三天内就可办结,这在过去耗时至少半个月。在新津,启用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使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22枚公章整合成1枚公章,解决了审批职能分散、环节过多、流程繁琐、周期过长等问题,方便了企业办事。
通过简政放权,成都的政务服务迅速改善。成都已成全国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数量最少的副省级城市之一,经过9次大规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由1166项减少到105项,减幅达91%。目前,成都已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类别,精简行政审批前置条件414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259项,下放审批和服务事项58项。将27个部门40项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整合为5个部门牵头的分段式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15个、申报材料16项,办理时限由160个工作日减少到70个工作日,精简取消证明材料4982项,减幅83%。成都正在多个领域试点项目“一窗式”并联审批综合窗口,实现统一接件、一表填报、信息共享、同步审批、限时办结。
成都的商事制度改革为市场活跃注入了新活力。月初,家住华阳街道的个体工商户罗朝林,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工商局负责人手中接过了全国首张印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这是一个开端,意味着在成都只需填写一张表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和场地证明材料,即可实现个体户营业执照“立等可取”。“先照后证”、企业“三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集群注册”等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03万户,同比增29.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07个百分点,新登记户数和新增注册资本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第二位。成都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投资人,今年来成都的博士及以上学历投资人达2404名,超过硕士学历投资人的数量。
人才资源居全国前列
推出新政 全球引智
人才也是成都吸引力的体现。
今年5月,市人社局发布《2015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1233.41万户籍人口中,有超过376万各行各业人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占人才总量的66.48%。
成都拥有高等院校56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两院院士35人(其中“双院士”1人)、全国“千人计划”102人。成都也已成知名高校的重要择业地。其中,去年来蓉就业、创业的清华毕业生达83名,约占15个副省级城市接收清华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位列副省级城市前列。
成都并不满足,正以更大力度招揽全球人才。今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被称为“人才新政十条”的《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顶尖团队满足相关要求,可获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国际顶尖人才中获诺贝尔奖等世界知名奖项来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成都还专门设立了“伯乐奖”。作为成都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人才新政十条”在资金规模和资助标准上都是大手笔。
同时,成都还给予省内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更大发展空间。成都与川大合作,采取“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方式吸引人才,实现高校、企业、个人“三赢”。一些高端人才来川后,可在高校任职,同时在企业上班。6月发布的“成都新十条”,在全国城市中首次提出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高校院所对既有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分割确权,以共同申请知识产权的方式分割新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在对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时,发明人可享不低于70%的股权。在试点的西南交大,已有12项成果进行了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其中7项已成立公司运营,大部分已盈利,达2亿多元。
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原标题:首个参会代表团抵蓉 西门子签约高新区 升级成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