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技改资金增速 成都居副省级城市之首

2016-07-26 07:13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6月22日,四川省成都市菁蓉国际广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被认为是提升“中国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有何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多部门出席,透露了将与川农大签战略合作协议、将鼓励企业设技术中心等消息。

成都优化布局“3+M+N”双创载体

3个 双创载体引领区:

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全国最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围绕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布局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郫县建“菁蓉小镇”,吸引27家新型孵化器和926个创业项目,打造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小镇

“M”个

双创载体集聚区:

武侯区联合四川大学共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

高新区联合电子科大共建“一校一带”

金牛区联合西南交大共建环交大智慧城等

“N”个

双创特色区:

建成蓉创茶馆、明堂创意中心、东郊记忆等双创载体特色区

全市共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93家,总面积1503万平方米,其中21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三权”改革激活资源

将与川农大签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6月,被称为“成都新十条”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在全国城市中首次提出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高校院所对既有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分割确权,以共同申请知识产权的方式分割新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在对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时,发明人可享有不低于70%的股权。这一探索,甚至被改革领域称为“科技成果的小岗村改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在蓉高校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说,成都拥有大量的科研资源,很多科技成果沉淀在学校,尚停留在实验阶段,未能转化为生产力。成都将通过“三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提供动力。

一年来,成都已与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电子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三权”改革的同时,撬动高校内的科研资源。他表示,成都将很快和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吸引人才,成都出台了“成都人才新政十条”,设立2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制度优势显著增强。探索“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引才模式,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同时,启动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基地”,推动解决海外人才在蓉创业“硬着陆”问题。丁透露,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余位人才通过兼职教授的方式来成都。

上半年全市技改资金900余亿

增速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

随着转型升级深入人心,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成都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热情很高。市经信委副主任冷知用透露,今年1~6月全市技术改造资金900余亿,同比增长39.2%,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技术改造资金增速比工业投资增速高一个百分点。“技术改造项目中重大项目不少,其中包括提质量、降成本,‘一带一路’市场开拓等等。比如英特尔的骏马芯片,就是一个技术改造项目。”他说,下一步成都将把技术改造的重心放在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升级项目上,作为工业的一个抓手来推动。

企业是承载科技成果的主体。近年,成都新型科技型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15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全市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市场主体990户。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0318户,同比增长29.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07个百分点;注册资本累计达35184.87亿元,同比增长23.37%;新登记户数和新增注册资本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二。

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经济质量。他表示,成都将鼓励企业创新,目前成都有企业技术中心627户,其中国家级24个,省级287个。“我们将力争2020年30%的工业企业有自己的技术中心。到2025年,一半以上设技术中心。再加上企业其他类型的研发机构,实现超过60%的企业有研发机构。”他说,成都给企业研发提供优厚政策,比如税务研发经费抵扣,下一步将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引导企业争取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比如,航空叶片制造维修领域。成都将筛选重点产业、企业,争取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全市建193家双创载体

建99个产学院联合实验室

为支持创新创业,成都优化布局“3+M+N”双创载体。重点打造3个双创载体引领区。在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全国最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围绕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产业,布局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在郫县,利用富士康闲置公寓规划建设“菁蓉小镇”,吸引27家新型孵化器和926个创业项目入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小镇。

同时,打造“M”个双创载体集聚区,包括武侯区联合四川大学共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高新区联合电子科大共建“一校一带”、金牛区联合西南交大共建环交大智慧城等,促进双创资源加快汇聚,科技成果聚集转化。打造“N”个双创特色区:建成蓉创茶馆、明堂创意中心、东郊记忆等双创载体特色区,推进区(市)县差异化创新发展。全市共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93家,总面积1503万平方米,其中21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另外,成都还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科创通”创新创业网上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全程服务,已聚集科技企业上万家、科技服务机构569家、服务产品1750款。构建银企校院“四方”对接服务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99个,在重点产业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个。2015年,全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236.33亿元,同比增长59.8%;吸纳技术合同成交170.36亿元,同比增长24.0%。

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实力

争取设置国家科学中心

“成都的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很强。”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新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成都是西部城市中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城市,拥有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资源。成都有56所高校,其中5所是部属高校,都具备相应的科研长项。同时,在蓉高校教师达5万人,在校大学生达80万人。

成都在轨道交通、核动力、生物医药、高分子等领域的科研水平领先全国,拥有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已与多所在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相应高校在这些领域提升科研实力,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我们也将争取国家科学中心能够在成都设置。目前,只有上海张江设置了一家,成都将积极申报。”

在提升科研实力的同时,成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基本形成“两级法院、五个知识产权庭”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管辖格局,被欧洲通讯社评价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7个区(市)县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县,高新区成为西部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据统计,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7753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29791件,分别居同类城市第二、第三位;注册商标总量达14.7万件,继续领先中西部城市。

记者 谢佳君 摄影记者 王勤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