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卢浩
7月22日,一场大雨过后,成都市武侯区通慈路两侧绿化带上,一排排紫薇迎风怒放。紫薇树下,是株高相对较低的石楠、宿根无人菊等植物。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绿化处副处长吴江不时摇摇紫薇树枝,翻看石楠树叶——这些全是该市“增彩添绿”的结果。
根据省绿化委员会印发的大规模绿化全川总体规划,成都被定位为成都平原森林城市群的核心,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森林进城”和“森林围城”。
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将在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国土绿化率达到7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城市绿地率达到38%,四川做得到吗?
1
跳起摸高,5年内造8个卧龙
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颇感压力:截至2015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只有36.02%,绿化覆盖率刚刚超过65%。森林覆盖率比2014年提升0.25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速度,达到40%需要16年。
国家林业局也有要求: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3%。四川今后五年的任务是:完成新造林1400万亩,同时还要加强对1600万亩未成林地、疏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的封育管护,提高覆盖率。这意味着,全省新造林面积等于8个卧龙的面积。
年初省林业厅制定“十三五”规划时,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这个目标,现有的措施是可以完成的。现在就要努力跳起摸高,把所有能用的措施全盘端出来。”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说。
2
依靠市场力量,不搞运动式造林
省林业厅造林处负责人列举当下绿化的不足:重绿化轻管护,边绿化边破坏现象难以禁绝;行政区划壁垒较多,难以协同推进;绿化重点区域在乡村,而城市对生态需求更为旺盛……
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则多次提及“去行政化”和“改革”。具体而言,就是三招:不搞行政命令和形象工程,严禁一夜成林、突击造林;充分发挥市场和民间力量的作用;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和城乡二元结构,协同作战。“已经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资阳等地,也都提到不搞运动式造林,这个思路是对的。”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即将启动的大规模绿化全川中,我省将继续明确非公有制造林(民间造林、市场主体造林)的主体作用,减少造林绿化过程中的行政指令。“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造林占比超过八成。如果按林种划分,用材林和经济林(非公益造林)占比接近九成,“这个数据说明市场力量和民间资本的活跃度——因为这是林业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市场力量和民间资本正是推动林业产业主要力量。”包建华说,进一步激发民间造林热情仍是我省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推行经济林木(果)权证等改革也会同步启动,让造林者受益,让受益者造林。”
依据功能区定位,我省首次提出建设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具体路径是,严格管控城市绿线,推进城区的湿地、山体公园建设,打通绿色廊道,利用城郊荒山荒坡打造近郊绿地公园。同时,实施水网、路网绿化,将自然保护区等与城市森林实现连接,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群森林生态体系。“这样全省一盘棋又突出城市这个重点,还能实现防火、防治病虫害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互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绿化管护难的问题。”包建华说。
3
优选本土植物,合理更新采伐
“科学化”是省林业厅办公室副主任张革成谈及大规模绿化全川时,多次重复的关键词。他多次考察过成都的“增彩添绿行动”。
与所有的大城市一样,成都的绿化面临着主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已有绿化成果质量不高、外来树种多、乔木多灌木少等问题。成都的做法是,利用道路和府河等水系两侧绿化带,以及绕城高速路两侧的生态用地;在既有生态系统改造升级上,实现森林立体化布局,上层是观花观叶类花乔木,中间是观叶类花藤本植物(灌木),底层是低矮的草本宿根花卉。“整个过程,显得很有章法。”张革成评价,成都以观赏价值高、管理成本低的藤本和草本宿根花卉为主,优选本土植物,避免了虫害、疾病集中爆发;注意搭配各类花木盛开的季节,尽量做到四季皆有花看;注意与街区定位和特色相结合。初步实现了“既要生态,又要美观”。
林木合理采伐也很重要。“树跟人一样,过了一定期限要走下坡路,所以要及时更新采伐。这本身就是科学化管理森林、激发老百姓造林热情的一部分。”省林科院生态所研究员向成华说,我省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都已超过18年,当年栽下的林子不同程度存在单位面积植株密度过高、树木老化、退化等问题,但却很少更新采伐。
“绿色发展就是永续发展之路,民间造林主体需要通过采伐尝到甜头进而扩大再生产(造林)。”据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包括采伐限额使用制度改革、采伐技术支持配套等在内的鼓励科学化采伐更新。
原标题:大规模绿化全川:5年内造林8个卧龙 四川能干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