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中心城区“3900+”路网体系规划出炉(组图)(3)

2016-08-10 07:3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粱巍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实施

通过多种途径新增街巷

丰富城市“毛细血管”

《规划》提出,首先要确定已规划道路的等级。对已规划的3900公里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进行逐条等级划定。其中确定快速路20条共计293公里,承担过境和区域快速机动车交通功能;主干路80条共计628公里,承担城市各主要区域之间的机动车交通联系功能;次干路总里程1008公里 ,承担区域内部机动车交通集散功能;支路总里程约2000公里,承担片区内部交通出行功能。

其次是通过多种途径新增街巷,丰富城市“毛细血管”。

途径一:为增加贯通居住区之间的小街小巷,将既有公共通道开放并允许机非人混行及路边停车。这种方法适用于旧城片区。

案例:马鞍东路片区保留居住社区间非市政道路

途径二:为开放公共设施类街区,利用内部公共通道及边界作为“巷”,具体形式包括行政办公、公共服务类街区——不设围墙,建筑间形成公共空间,构建面域展开的步行环境;综合商业类街区——形成街区内公共休闲空间,营造浓厚商业氛围;科技研发类街区——打破传统“科研大院”式管理,园区内公共空间对外开放,形成舒适宜人的交流空间。

综合商业类街区案例:金牛万达片区

途径三:未建片区结合控规更新增加市政道路,且在地块规划条件及新建项目方案审批时,明确地块内增加公共通道,具体手法包括对超过“小街区规制”建议规模(50亩)的地块进行分割;在服务设施用地、中小学用地及体育场馆用地等交通吸发量较大的用地与周边用地之间设置市政道路或通道。

途径四:依托河道水网新增沿河通道,形成高品质慢行通道系统——对中心城区“6+76”的河道水网体系进行综合提升,实现岸线、通道、绿化“三通”打通457处通道不通节点,打造沿河流水网的慢行通道。

 

途径四:利用滨河现有空间修建通道

《规划》中表示,按照以上路径,对15个示范片区开展了详细规划,普遍可实现道路网密度(含街巷)提升2—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川音片区路网密度可由11.2公里/平方公里增加至13.7公里/平方公里;人北片区路网密度可由7.8公里/平方公里增加至10.1公里/平方公里。同时总结各类途径适用的区域及可增加的路网密度,对中心城区各片区路网密度提升情况进行预估,约80%片区的路网密度满足小街区规制标准。

通过采取以上多种途径以后,路网密度仍小于10公里/平方公里的片区又该怎么办呢?《规划》提出尽量做到街区开放,保证慢行系统畅通,依靠“廊”作为慢行系统的补充——依托轨道站点增加“廊”,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慢行系统:在轨道加速成网建设契机下,对轨道站点周边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以轨道站点为中心,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慢行系统,形成网络化的“廊”。成都远洋太古里地上二层空中连廊与地下步行街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原标题:我市将新增1200公里街巷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