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m望远镜同星上载荷地面对接时的工作状态
四川在线消息 今日凌晨,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接下来,如果实验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而卫星和地面能够实现通信的关键技术,正是来自四川,来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承担的“星地量子通信地面光学通信终端系统的研制和试验”。
“四川造”核心技术连通天地
8月16日凌晨,随着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五个地面站望远镜也开始执行“地面与卫星通信”任务。卫星加地面望远镜,共同构成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系统,其中的四个地面望远镜,由位于成都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
据了解,要实现量子通信,地面望远镜必须实现对星上信标光“针尖对麦芒”式的跟踪与对准。因此,作为量子激光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中科院光电所研制的地面望远镜,正是通过发射信标光准确覆盖量子卫星,并快速捕获高精度跟踪星上信标,来建立并稳定维持天与地的通信链路。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望远镜分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卫星从地面站上空经过的时候,地面站将发射一束直径不到5毫米的激光光束覆盖卫星所在区域。卫星接收到激光信号后,会立即反馈另一束激光信号给地面站,随后地面站根据卫星返回的激光信号进行捕获跟踪,光路对接任务就算完成,此时卫星就可以与地面进行既定的各种测试。
过去三年,在承担“星地量子通信地面光学通信终端系统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中科院光电所投入20人团队,在河北兴隆、青海德令哈、云南丽江、新疆南山,研制和改造了四台直径一米以上的观测望远镜,主要完成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实验、星地相干激光通信实验等。
这四台望远镜的研制改造,标志着中科院光电所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完成宽光谱、高效率、高保偏、高精度的望远镜光学系统,速度动态范围大、抗扰能力强的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以及工作状态可配置的望远镜操控系统,在同一台望远镜上可同时完成量子通信、相干激光通信的实验任务以及天文观测任务,其中跟踪精度、指向精度和信号光高保偏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说了那么多,还有一个问题没解释:量子通信是什么?
量子是什么:这个世界就是量子组成的
要解释量子通信,还得先从量子和量子理论说起。
量子是一个能量的最小单位,所有的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电子、光子)都是量子的一种表现形态。量子具有不可精确测量、不可分割、不可复制的特点。我们的世界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世界本身就是由量子组成的。
量子理论产生于上世纪初,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量子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是“量子叠加态”,对这个理论较为通俗的解释被表述为“薛定谔的猫”:密封的箱子里面有一只猫,在宏观世界中,猫只能有一种状态,生或者死,但是在微观世界中,在没有打开箱子之前,这只猫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而打开箱子的动作(相当于对它的测量)会直接决定箱子中的猫的状态。
量子,被爱因斯坦称为“遥远地点之间的诡异互动”,它很难测准,又不可复制,但处于纠缠态的一对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互相感知和影响。用来做计算机,它能让目前使用的密码瞬间失效;用于通信,又可以做到“绝对安全”。
原标题:“四川造”地面望远镜帮助“墨子号”连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