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金融及上市挂牌企业情况,截至当天,成都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已突破100大关,达115家。其中,沪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企业2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6家。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第四,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
随着上市企业的快速发展,近一年来,成都高新区经济证券化率一直维持在250%-300%之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成都高新区具有优良的市场化环境和极富活力的区域经济。在经济证券化率提升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大批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获得成长良机。
“如果把政府对企业的培育扶持看作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投资行为,那么成都高新区的情况就是政府‘领投’,金融机构和其他市场化机构‘跟投’,推动财政扶持资金往‘金融化、市场化’转型,有效地放大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制上市,一方面让企业更加规范的经营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快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提升了成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记者获悉,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自2011年获批以来,不仅形成了具有全国示范性、影响力的“梯形融资体系”,并且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的快速聚集。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金融类机构700余家,其中银行37家、证券和期货类公司44家、保险及保险中介机构72家、股权投资及其管理机构420余家。
上市挂牌企业破百 经济证券化释放双创活力
据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统计,截至8月25日,成都高新区各类上市挂牌企业已达115家。其中,上市企业29家,约占四川省的四分之一,成都市的一半。新三板挂牌企业86家,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54家、生物企业6家、高端装备企业9家、节能环保企业4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8家,总量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而在上市企业后备库中,索贝数码、阜特科技、爱乐达航空、尼毕鲁科技等7家企业IPO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近20家企业拟挂牌正在交易所“排队待审”中;100余家企业与中介机构签约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后劲十足。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表现突出。根据已公布半年报的24家新三板企业统计,成都高新区新三板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4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在6月18日公布的首批新三板创新层名单上,共有6家成都高新区企业登榜。其中,晨越建管、广达新网、金融金投、壹玖壹玖4家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均超过亿元。壹玖壹玖更是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95.89%,实现净利润1256.13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20.98%——业绩表现不逊色于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
今年新挂牌的新三板企业表现也十分抢眼。截至8月25日,成都高新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8家,新增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二。其中,华津时代、初唐网络、芯通科技、中自环保等8家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华津时代更是以3.4亿元的年度营收总额拔得头筹。
随着上市企业的快速发展,近一年来,成都高新区经济证券化率一直维持在250%-300%之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证券化是知识向企业权益、再向私募标的、再向公开交易产品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区域的创新创业价值被充分释放。地区经济证券化率越高,说明创新创业活动越活跃,知识创造价值的机制越有效。
“促进经济证券化对成都高新区企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数据有力地反映出,成都高新区市场化环境更加完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活力十足”。
梯形融资服务助力 聚集重点培育企业1800余家
在成都高新区经济证券化率提升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成都高新区的“梯度培育库”中,企业按年销售收入指标被分为“大企业大集团”、“提升型”、“小巨人”、“成长型”、“拟上规”五个梯度进行分层培育。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梯度培育库”重点培育企业总数达到1807家,其中,进入“成长型”、“拟上规”层的中小微重点培育企业超过1500家,“这中间,科技企业占比接近80%。”
“按需融资”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分层培育的关键。为此,成都高新区强化了“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梯形融资服务,出台有效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以政策性债权融资为例,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与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的“统贷统还”平台已累计为9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5亿元;与成都银行合作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贷”产品累计放款2.3亿元,放款企业数77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通过“成长贷”首次获得了银行贷款。2016年,成都高新区又推出了两款政策性融资产品,与成都银行合作的“壮大贷”和与工商银行合作的“新创贷”产品已累计发放贷款5800万元。
据统计,在获得成都高新区政策性债权融资产品支持的重点培育企业中,已有4家在沪深交易所上市,26家在新三板挂牌。
“如果把政府对企业的培育扶持看作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投资行为,那么成都高新区的情况就是政府‘领投’,金融机构和其他市场化机构‘跟投’,推动财政扶持资金往‘金融化、市场化’转型,有效地放大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改制上市,一方面让企业更加规范经营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快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提升了成都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中国经济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提高对过剩产能和泡沫行业放贷门槛,另一方面,资本则在迫切地寻找更加健康、高质的投资接口。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服务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成为关键。
“金融在支持成都高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科技企业是受资本青睐的投资标的物,更是成都高新区发展的根本。因此,“以科技金融为接口,撬动资本为科技企业‘供血’是成都高新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据悉,2011年,成都高新区成为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确定的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获批以来,成都高新区探索建立了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方向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以政策担保贷款为核心的债权融资产品链、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的股权融资产品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成都高新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金融类机构700余家,其中银行37家(包括省级分行10家)、证券和期货类公司44家、保险及保险中介机构72家、股权投资及其管理机构420余家。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今后将以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核心,继续大力开发和推广私募债、债务性直融工具、科技保险、科技租赁、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并形成业务链条,继续加大天使投资基金、大型产业投资基金、国际知名基金管理机构招引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盈创动力”等科技金融平台功能,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同时,以机构和要素聚集为重点,大力推动金融产业发展。
原标题:成都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达115家 居西部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