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有期盼”的未来 ——成都市教育系统援助甘孜工作纪实

2016-08-26 07:3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崭新的瓦卡镇幼儿园

在甘孜州采访的6天,正逢各中小学放暑假,采访车辆行驶在路上,总能遇到结对而行的藏族学生。车辆经过时,这些学生很多时候都会停下脚步,向车辆行少先队队礼。“每逢此时,内心总会升起自豪感,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的每一点付出,都关乎他们的未来。”这是青羊区援藏干部张力耕首次碰到这种场景后,回去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慨。在张力耕的心中,甘孜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孩子们“有期盼”的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硬件是基础,提升教育品质是关键。

2012年以来,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办一件成一件”的原则,我市不断加大对甘孜州学校硬件建设的援助力度。截至去年底,全市对口援助甘孜州教育系统共计79个项目,2.7亿元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并先后选派940余名优秀干部和教师到甘孜州支教,组织2.3万余名教师到甘孜州讲学,接收2000余名甘孜州教师到我市中小学挂职锻炼、培训学习和顶岗教学。

智力扶贫 得荣北部有了现代化教育集团

7月雨季,藏区的雨说来就来。在得荣县北部中心的白松乡俄堆片区,一个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体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主体部分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墙面粉刷和宿舍硬件安装。

7月10日,记者一行跟随援藏干部来到了白松集中办学点,还未走进校园,一栋栋红白相间的建筑就映入眼帘,典型的藏式风格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走进学生公寓,每层楼的两边都设有单独的开水房、洗浴房和洗衣房。“这样规模的集中办学点在整个甘孜州都是数一数二的。”得荣县教育局局长阿郎泽仁告诉记者,白松项目建成后,得荣北部将以教育集团的全新姿态亮相,成为甘孜州乃至整个藏区首个且最大的“集中办学点”,这将从根本上提升得荣县现有的办学条件,解决学生安全读书等实际问题,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白松集中办学点,只是我市援藏的一个缩影。早在16年前,由青羊区牵头,我市就开始了对甘孜州教育的对口帮扶。

2000年,通过教育系统的“十年行动计划”,一批青羊区教师来到得荣县,他们让更多的得荣人民知道在成都有一个叫“青羊”的地方。如今青羊对得荣的帮扶,已经从教育系统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全领域,而来自青羊的援藏教师也从课堂走到课外,走进藏区孩子们的家里,走入藏区孩子们的心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我市教育系统的援藏干部坚持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仅仅青羊援藏教师的足迹就已经遍布得荣的12个乡镇,张力耕、周伟、廖春莉、黄昌武、张怀中等一大批援藏教师走遍得荣,各展其才、各施其能,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为得荣提供教育上的支持。

“援藏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我们的老师就会在后面听课,我们会用自己的理解去听完整堂课,最终用自己的方式去给其他的同学讲授这堂课,我们老师也进步了不少。”得荣中学政教处主任四郎次仁这样评价援藏老师。四郎老师说,援藏老师更像是一扇窗户,不仅让同学们透过这扇窗户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老师们从这扇窗户接受到了新鲜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和理念留住了,援藏老师的精气神也留住了。

扶贫先扶智

优质教育将普惠万千甘孜学子

扶贫先扶智,启动援藏工作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对口援助摆在援建项目优先发展的高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甘孜州学校辐射,推动甘孜藏区教育快速发展,将优质教育普惠万千甘孜学子。

成都高新区将教育援藏作为首要工作。2014年至今,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共投资1690万元,提升德格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援藏教师还通过指导评课、送教下乡等方式为德格县带去内地教育理念,使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德格“落地生根”。

青羊区投入30万元扶助建设瓦卡镇幼儿园;投入16万元改造瓦卡小学教室、设备;投入3432万元新建了得荣县瓦卡镇幼儿园、瓦卡镇精品小学、白松小学学生宿舍1号楼、白松幼儿园;投入350万元补助得荣县寄宿制学生营养餐费;并精心组织青羊、得荣两地学校实施了一批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教育合作共建项目。

此外,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战略部署,自2009年至今,全市15个区(市)县共计24所职业院校招收“9+3”学生10595人(目前在校学生3622人)。其中,甘孜州学生累计3622人。2015年,“9+3”毕业生共计1648名,就业率达99%。同时,成都三中每年还面向甘孜州招收10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民族学生。实行单独编班,单独管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特色教育。

信息化的教育援藏模式探索也同步进行,2015年,由市教育局牵头,安排9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当地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成都七中网校、石室祥云和实验小学网校,以全日制远程教学方式将优质课堂惠及甘孜州72所学校4.7万名学生。

裴丽娟

为藏区孩子创造全新的逐梦人生

2014年夏天,得知成华区对口支援丹巴有5个教师名额,裴丽娟与在青龙街道办工作的丈夫刘云洲一拍即合,双双做出了援藏的决定。7月,裴丽娟和丈夫带着10岁的女儿刘馨雨,一家人踏上了去丹巴的援藏之路。

刚到丹巴,裴丽娟一家子都不太适应。空气干燥、风尘大,早晚还有巨大温差,一天下来,每个人的鼻腔里总是积血。这个处于大山深处的小县城还缺水、缺电。利用下乡送教的机会,裴丽娟带着女儿前往宿舍旁的后山、中路乡、聂呷乡等地方扛土。在家门口阳台上,用矿泉水塑料瓶自制的花盆终于被辣椒、格桑花、小葱、蔷薇、向日葵填满了,一棵棵小苗越长越高,越长越壮,最终开出灿烂的花,结出累累之果。让看似枯燥的援藏生活渐渐变得生机勃勃。

当年8月,裴丽娟第一次走进丹巴支教的教室,丹巴县城区小学五年级2班的学生迎来一节语文课,课文《唱脸谱》一字未变,学生们却第一次看到了京剧视频: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课文还可以这样学!”学生高兴地说。

“援藏工作是我的一个梦。”裴丽娟也很感谢家里人的理解,“每一次,他们对我的工作都会无条件地支持。”藏区支教让裴丽娟圆梦,裴丽娟也倾尽毕生所学,为藏区孩子创造了全新的逐梦人生。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摄影 谢明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