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郴州嘉禾县广发中心学校的操场上立着一块青石碑,碑上刻着“长征英烈,雄风永存”几个大字。石碑的背面记录了当年红军在湘南过境的一段史实。
湘南包括湖南南部的衡阳、郴州和永州三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覆盖34个县(市、区)。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记载,1934年8月7日任弼时和萧克、王震等率红六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
嘉禾县史志办副主任科员雷福宝告诉记者,当时红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江西遂川出发向湘南桂东、汝城一带挺进,从而掀开红军长征的序幕。
“1934年8月28日,红六军团改变抢渡潇水继续北进零陵的战略,避开敌人主力,其先头部队迂回往南折经新田石羊圩进入嘉禾县境广发圩一带。红六军团千里迂回大湘南,最终在广西全县(今全州)渡过湘江。”雷福宝说。
嘉禾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当兵就要当红军》的歌谣:“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因为当时红军过嘉禾时开展革命宣传、打击土豪劣绅、劫富济贫,受到了嘉禾群众的拥护。”雷福宝说。
为纪念这段珍贵的历史,嘉禾县委县政府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时立了这块石碑。
而当年红军过境之地如今已成为产业转移的“热土”。2011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设立,这是中国中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全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经过多年发展,示范区产业承接效果明显,湘南三市在湖南开放型经济中分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郴州、衡阳、永州进出口总额分别排全省的第2、3和7位,较2011年分别上升3至4位。郴州、衡阳利用外资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2、3位。湘南三市的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更成为湖南千亿产业的重要支撑。
不仅如此,随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传统铸造产业提质升级的步伐加快,湘南各个园区内企业急需大量技工,解决了当地不少居民的就业问题。
就在广发中心学校几公里外的嘉禾县坦塘工业园,就有3000余名农民工都是来自周边的老百姓,其中还有超过1000名女工。38岁的李素英就是其中一位,在此之前,她一直在东莞、长沙等地务工。
“在家乡工业园务工,既能创收又能学到技术,还方便照顾家庭,真是一举多得。”李素英由衷地说。
如今的“红色湘南”已成为项目建设的洼地、开放合作的高地以及投资创业和带动老百姓就业的福地。
“9月下旬我们将举办第四届中国湘南国际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提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任务,还会组织世界500强企业到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湖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商务厅副厅长罗双锋说,“未来我们要把湘南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聚集区、加工贸易和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成为湖南开放型经济特别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极。”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原标题:"红色湘南"成产业转移热土:当年红军过境 今日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