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9日讯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全身心投入藏区精准扶贫工作……”9月8日一大早,成都市武侯区28名援藏人员奔赴白玉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临行前,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兰海表达了对口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真情帮扶 一茬接着一茬干
9月的白玉,天高云淡,野花绽放。位于甘孜和西藏交界处的白玉县城,一条条宽敞的大马路,仿佛正振臂迎接新一轮援藏工作队的到来。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的正式启程,标志着《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完美收尾和第二个五年规划的良好开局。
“2012年,我区与白玉县签订了五年对口支援框架协议,为第一个对口支援五年规划的制定指明方向;2013年,支持白玉县产业发展、药品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2015年,与白玉县共同制定街道乡镇结对共建实施方案,13个街道与白玉县13个乡镇开展党建共建、人才培养、产业扶持、爱心帮扶等活动。今年,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动员有实力的区内民营企业参与对口支援白玉行动。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对于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起到了积极作用……”武侯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
5年援藏以来,16个援建项目中已竣工11个,今年,第一个五年援藏规划内的16个项目全部竣工后,将全面改善这个边远县城的面貌。
“在新一轮援藏规划中,我区将投入1.5亿元援建资金,大力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的‘头雁工程’;帮助建好惠民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让白玉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对接 “量体裁衣”式援助
“武侯区的工作队来了以后,看到我们搞修建很费时费力,就送来了一台挖掘机,现在我们这里的变化可大了!村民住进了新房子,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还新建了卫生服务站,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白玉县灯龙乡的刘大爷高兴地说。
尽管灯龙乡离白玉县城只有70多公里,但是今年已经60多岁的刘大爷却很少到县城。层峦叠嶂的高山,阻隔了灯龙乡老百姓通往外界的道路。
灯龙乡负责人说“这里几乎没有产业可言”,灯龙乡是白玉县最贫困的地区,贫困户发生率高达51.2%。
而对年迈的刘大爷来说,比起发展产业,让全家9口人“住上新房”这个愿望来得更加直观和迫切。
“不是不想修,是根本修不起。”灯龙乡负责人表示,在当地建一栋两层楼的藏式房屋,至少需要14万元,很多人家要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还是很困难的。
刘大爷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去年4月,在“基层党组织跨区域结对共建”活动中,武侯区机投桥街道和灯龙乡结对共建。灯龙乡负责人第一次到机投辖区参观,一眼就看到了遍街销售的挖掘机。“只要乡上有一台挖掘机,提供给村民建房用,可以在建房时为他们节省至少4万元,相当于给了村民一笔不小的建房补贴。”该负责人的思路和机投桥街道援建人员“四两拨千斤”的想法不谋而合。
今年4月,价值30多万元的挖掘机运抵灯龙乡,刘大爷和另外两户村民成为了第一批受益的群众。如今白玉县13个乡镇与武侯区13个街道“1对1”结对,得到了“量体裁衣”式援助,有效解决最迫切的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武侯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和区总工会等部门,携手区内民营企业家多次前往甘孜州白玉县,开展了对口帮扶活动,在对口帮扶活动项目对接会上,区总工会每年对口帮扶白玉县总工会的10万元专项资金;区工商联总商会与白玉县工商联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另外,区属7所名校与白玉22所中小学,区属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白玉13所乡镇卫生院都先后在制度建设、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结对共建……精准扶贫真正扶到了点子上。
原标题:精准扶贫 成都市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