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我们能够给你们的知识有限,但我们希望帮助你们开拓的人生境界无限。”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
对于四川大学来说,今年是一个历史性节点,9月29日学校将迎来建`校120周年纪念日。9月14日,今年新入学的1310位博士研究生和5700位硕士研究生,踏上了在四川大学的求学深造之路。从1896年至今,120年来,四川大学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更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川大人”。在2016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谢和平希望川大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必须要有“高境界”。“3年后,无论你们进入哪个领域,我相信,理想的高境界、学问的高境界、德行的高境界,都是你们极其有效的通行证。”
说学校
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是核心 川大学子必须要有“高境界”
“在四川大学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出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水平。”谢和平表示,这个水平就体现在要有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关注未来的高度和视野,要对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增进人类福祉、引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而一流大学对世界、对人类、对国家最显著、最持续、最长久的贡献,应该是培养一流的人才,这是一流大学的核心所在。
谢和平告诉新生,作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川大,培养人才也应该有一流大学的高度和视角:不能只是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不能只是为培养学生掌握特定的技能,更不能让大家混文凭,而应该让学生真正拥有知识、思想、智慧、理想与气质。
谢和平希望:“我们川大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同学们必须要有‘高境界’。‘高境界’是我们为人、处事、做学问的根基。”因为只有拥有了“高境界”,才能有宽广的视野,才能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只有拥有了“高境界”,才能有大谋划、做挑战性的研究,才能在面向世界和人类的高、精、尖的学问领域产生重大的成果;只有拥有了“高境界”,才能有博大的胸怀,才勇于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才可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者,真正成为引领世界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谋事业
既要异想天开也要深入社会
成为既能“顶天”也能“立地”的人
谢和平说,首先是志气要高、视野要高,要有高度的价值追求,这是谋事业的根基。大眼界出大智慧、大追求、大心胸,伟大的目标才能孕育伟大的动力、产生真正伟大的社会价值。
谢和平希望大家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要勇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既要异想天开、自由探索,更要有全球视野、全人类的高度,要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与前沿科学、颠覆性创新技术联系起来,与推进国家安全、民族文化凝聚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联系起来;还要懂得深入实际、深入社会、要把研究与关注社会底层、关注被忽略的群体、关注身边平凡的事情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一个既能够“顶天”也能够“立地”的人,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负责任的人。
做学问
能够当成信仰、责任、爱好
“把做大学问当过小日子”
追求“高境界”,就是要探索真理、善于创新,要有深度的科学研究。谢和平表示,这是做学问的根基。他说,学问的境界在于“真”,“真”的前提是“深”:学习和研究,有深度才能抓住根本,才能形成特色,才能做出分量。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写第一章用了15年,查阅了1500多本参考文献,这就是学问的深度;川大的青年科学家冯小明教授,历时十多年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学问的深度。
学问要做得深,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希望大家通过研究生阶段严谨的学术训练,首先成为会学习的人,懂得去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懂得去主动追求,更懂得抓住一切机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教育和学术资源;成为爱好学问的人,能够把做学问当成信仰、责任、爱好,有一种“把做大学问当过小日子”的悠然自得;更成为深入研究的人,拥有自由独立的头脑,具有批判性地审视事物的主张,更能够适当地跳出自己的圈子去关注国际学术前沿方向,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热点,从而真正引领科学社会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