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点赞成都速度 背后是高效投资环境

2016-09-25 07:5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中车“成都造”项目组装厂房内景

速度

中车“成都造”项目,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全程仅用了315天,比业内平均速度快一倍。

动力

“宽松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这是成都速度必不可少的原因。”

保障

优化产业推进机制,坚持“三个导向”,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单位、装备制造企业、投资和运营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继东风项目后,“成都速度”再次刷新——9月22日上午10时27分,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揭开神秘面纱。自2014年8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高速率就频频闪现:从项目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全程仅用了315天。这样雷厉风行的“高铁速度”,是成都效率与中车技术碰撞的结果。

服务与技术碰撞

中车成都项目“超速度”投产

据了解,项目落地后,中车成都公司依例设定了“三个一年目标”。一是项目签约1年内实现开工建设,二是项目开工1年内实现投产,三是投产后一年内实现达产。在业内,这已是项目落地的“超速度”。设立三个目标的时候,或许政企双方都没料到,这一“超速度”还能再次提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一年,从开工到投产仅用315天。这个速度就连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高恒也赞不绝口,“不敢说是世界纪录,但在我了解范围内是业内最快的。”

“这说明成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率的。”省社科院教授盛毅也不禁为此点赞,一个项目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有各个方面的支持,除了项目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各个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提高效率,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努力破解难题,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盛毅认为,这考验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科学安排进度、细化时间节点,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宽松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这是成都速度必不可少的原因。”盛毅认为,从东风项目到中车项目,成都展现出的速度和效率,已经给投资者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也宣告了自己的实力,“说明这里有一流的投资环境,这在快节奏的开发工作中是为许多企业所非常看重的。”

优化产业推进机制

保障轨道交通产业蓬勃发展

有了明星项目,整体上如何保障轨道交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未来的思路,将优化产业推进机制,坚持“三个导向”,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单位、装备制造企业、投资和运营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争取突破市场准入限制,在更多领域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生产许可和市场准入许可;强化产业配套,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与重点企业配套进入轨道交通市场。

此外,还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级工业发展资金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倾斜;市级科技专项资金对轨道交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对市内首台(套)轨道交通装备给予及时认定和奖励。

“十三五”期间,成都将开展区域内多种制式的轨道交通线网的研究和规划,形成高、中、低运量互为补充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根据多网融合的线网建设规划,加快新型制式轨道交通示范线的研究和规划建设,启动一批新型制式轨道交通示范工程,以示范工程带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错位发展,吸引主要央企在成都市布局相关新项目,推动社会资本进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在新型制式轨道装备市场抢得先机,充分利用域内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壮大成都轨道交通产业。

此外,还将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引进来”方面,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车集团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公司等央企的对接,推动重点央企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战略部署。继续发挥既有轨道交通产业优势,做大龙头企业,着力引进转向架、牵引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项目企业落户我市。

“走出去”方面,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等重大机遇,积极推动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重大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装备出口等方面抢占市场。

记者 辜波 叶燕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