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百盛对中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1994年,有着内地外资百货第一店之称的百盛复兴门店在北京开张,定位于高端时尚百货。如今22年过去了,这一马来西亚零售业大品牌难道要退出中国市场?
百盛商业集团日前回应媒体时称,百盛此次售卖的只是北京太阳宫店,并不涉及其他区域门店。外界解读为百盛将出售其在中国的全部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全部都是误读。百盛执行董事兼主席丹斯里钟廷森在给予媒体的回复函中表示,未来,百盛对中国消费市场仍然充满承担和信心,百盛会致力加强其零售业态,并继续推进转型策略。
但事实上百盛闭店戏码一直不断上演。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今年到目前为止,百盛又关闭3家店,其中两家店在重庆,一家在西安。10月底即将关闭的北京太阳宫百盛,将成为百盛在中国关闭的第12家商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百盛集团也在谋求转型。百盛集团2015年年报称,为更好地深化战略转型,规避市场风险及对未来有所准备,该公司将继续加强三个策略支柱,即零售业态和网络优化、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加,以及加强跨平台客户互动。
有传闻称,太阳宫百盛将被改造成写字楼,但这一传闻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太阳宫百盛位于北三环东路太阳宫桥东北角,位置挺方便的,坐地铁13号线光熙门下车,出了地铁口走几分钟就能到。根据调研结果,靠近北三环的中等品质写字楼租金可以做到8.5-9元/日/平方米左右。
分析
实体店关门不完全是因电商冲击
在安雨看来,鞋店顾客的流失主要原因是来自电商的冲击。对此她的感受非常明显:“现在很多顾客都是这样,他想买鞋,从我店里试好了鞋号,然后到网上去购买。”在安雨看来,网上销售,没有人员费用、租金费用、水电费用等,负担很轻,价格优势强,这让实体店很难做。她曾经暗自调查过,自己经营的品牌童鞋网上售价每双只有50多元,“可是北京总代给我们的批发价格就已经是60元一双了,我卖90元,顾客肯定说贵。”其实就算是这样标价,实体店也是不赚钱的。以利润率33%计算,即便安雨现在把营业额做到2万,利润也不过是6600元,刨去店租就不够人工。对此她与北京总代多次沟通,但一直无果。
百货业真的被电商冲击得难以生存了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体店关店不完全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高企等,蚕食着本来就不高的利润。
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百货业的调整,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百货业仍然会存在,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今后体验式购物,是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不管是百货卖场还是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奥特莱斯,这些零售业业态,只要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都是合理的。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了-0.7%的下降。
转型
场景化、体验化百货商场是未来出路
谈到今后的出路,安雨一脸迷茫:“未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她的库房里堆得满满的全是童鞋,都是这四年来挣下来的,不抓紧卖掉就意味着投资血本无归。曾有朋友建议她开个网店,她也尝试过,才发现其实开网店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在淘宝做推广也需要单花钱,”安雨说,“我的网店没有做推广,一个月只进来8个人,其中6个人是我,另外两个人是说服我做推广的。”无奈之下她又想到了去社区早市摆个摊位试试,但是又担心自己的品牌童鞋与早市的低价位风格不匹配,“我就是赔本卖50元一双,估计也不会有人买的。”
北青报记者走访多家百货商店发现,传统百货的模式过于守旧、单一,他们在布局上依然是一楼化妆品、二楼女装、三楼男装、四楼童装,顶多地下一层开个超市,很难吸引客流。
与传统百货业相比,场景化、体验化的百货商场更有人气,儿童乐园、餐馆、电影院、超市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所谓场景化是指增设儿童体验区域,如儿童乐园、翻斗乐、婴儿游泳馆、啤酒花园、主题乐园等。很多商场还经常与社区合作搞大型表演、比赛等娱乐活动,先把人气吸引进来,然后再想办法把他们转化为消费者。
其次是体验化,这里更多指的是优质餐饮。紧邻百盛太阳宫店的爱琴海购物中心,中午饭点时分各层滚梯上站的都是挂着胸牌的白领,他们都是直奔5楼美食中心的,那里有大大小小十几家餐馆,还有大排档,既适合商业宴请、朋友聚会,也适合个人解决工作餐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这些用餐人群也是商超的潜在客户。
原标题:百货业最大关店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