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PSA集团全球新一代标杆工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只用了23个月,首款产品东风标致4008也于当日成功下线,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都速度”。
半个月后,9月22日,备受关注的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车正式下线。2014年8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从2015年8月20日中车项目破土动工到2016年7月1日正式投产、2016年9月22 日第一辆地铁车辆下线。从项目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315天,再次创造了“成都速度”的传奇。
这一“成都速度”究竟从何而来,它又折射了什么?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在不久前刚结束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明确了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就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成都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持续开展工业“竞进拉练”,保持工业发展良好势头。
这份决心与国家对成都的定位不谋而合。今年,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就是经济实力,而三次产业中,核心就是工业。
成都速度
地铁7号线列车下线 开工到投产仅用315天
9月22日上午,中车成都公司新都厂区内,“首列铝合金A型车下线仪式”正式举行。
从开工到投产,这辆列车仅用了315天,创下成都智造的新速度。天空下,印有太阳神鸟徽章的银白色地铁车身熠熠生辉,流动的车身线条上搭配着天蓝色色带,大气简洁,吸引众多嘉宾持手机自拍留影。
记者了解到,首列“成都造”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将用于明年底有望开通运营的地铁7号线。此次下线,标志着成都智造迈上新台阶,成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正式迈向千亿级。
2014年8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从2015年8月20日中车项目破土动工到2016年7月1日正式投产,仅用了315天。看见伫立在轨道上的列车,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也忍不住称赞:“315天再次刷新了‘成都速度’的传奇。”
那么,此次问世的列车有何特别之处?记者注意到,作为成都首列A型地铁车辆,它的一大特点就是比以往的B型车更宽大,光一节列车就长了3米,运载的乘客数量也更多。
不同于新近开通运营的地铁3号线走熊猫元素萌系风格,此次7号线列车主打简洁科技范儿,车身内清爽大气,仅有一抹天蓝色配色格外显眼,用于环形拉环和座椅局部配色。作为用于成都首条地铁环线7号线的地铁列车,该车辆有众多隐藏的高科技元素。例如,首次采用铝合金车身,车厢内新增了LCD电子地图和LCD电视,方便乘客及时了解车辆运行信息。同时,列车客室设置了4个摄像头,车厢监控全覆盖;配置了2套紧急报警装置,方便紧急联系;车辆两端设置紧急疏散门,用于紧急情况旅客疏散;列车每侧5对双开电控电动门,方便乘客快速乘降。
设计亮点
最大载客量可达2592人
重点部位防火标准为世界最严
记者在该厂区将近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厂房内看到,厂房采用了最先进的“抽屉式”布局,可以根据生产情况进行灵活扩大,厂房内还拥有一条完整的铝合金车体制造和涂装、组装、调试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均为自动化运行,生产安全性和效率大大提高。”中车成都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还介绍,地铁列车根据“体宽”一般分为A、B、C三个型号,其中A型列车宽度最大,载客量最多。成都地铁1、2、3、4号线采用的是B型车,宽为2.8米,最多载客1880人。而成都地铁7号线采用的是地铁车型里面最大的A型车。
据悉,此次下线的A型铝合金地铁车辆是成都地铁首次采用的新型城轨产品,列车为4动2拖6辆编组,总长140米,宽度为3米,全车定员1828人,最大载客量可达2592人,最大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
作为成都智造迈上新台阶的最新代表作,此次“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有诸多亮点。例如,其车体采用欧系标准的大断面、薄壁、中空铝合金型材,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的显著特点;由于载客量更大,技术部门专门改进优化了列车转向架,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列车平稳性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合同要求。整车采用DIN5510防火标准,重点部位满足世界最严格的BS6853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下线的车辆,外观设计由中车四方股份联合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英国PG公司联合设计。车体使用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铝合金原材料,列车整体造型采用流线型加以工程化设计,车体色带与头灯浑然一体,外观运用时尚、简洁、流畅的设计元素,车厢整体盲窗效果设计使整车外观充满时尚的现代气息。
背后故事
成都服务获中车点赞
力争2025年轨道交通制造业破千亿
315天,中车在成都用速度传奇,为工业强基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成都速度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采访发现,中车项目的快速落地投产,其背后离不开成都市和新都区高水平的政务服务和办事效率。
新都工业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王雪松可谓亲眼见证了这股“成都速度”的出现。作为管委会企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他负责中车产业园项目的具体事务对接。
“现在来看,硬是一天一个样。”他告诉记者,作为项目的服务者,全体人员的神经都上紧了弦,加班加点是平常之事。王雪松回忆道,2015年11月25日当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为顺利保障26日项目二标段开标,新都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督战,带着大伙儿奋战到26日凌晨3点过。
事实上,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6个重大高端成长性项目之一,中车项目的快速、有序推进,背后是成都相关部门和新都区高水平的政务服务和办实事的干部作风。“自从中车项目落户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国内外轨道交通知名企业,来成都考察,也纷纷表达出合作意向。”成都市经信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中车集团总经理刘化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首列“成都造”地铁车辆下线,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中车在西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不仅如此,刘化龙还直言,“成都速度”让自己信心满满,“全力支持成都成为中车的西南总部”。
记者了解到,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上,成都市将坚持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思路,构建“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依托,以金牛区为研发总部,以新都区和新津为制造基地,继续发挥中车项目的龙头作用,聚集更多配套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
成都将力争到2025年,轨道交通制造业突破千亿元,整车制造能力达到4000亿元以上。
原标题:315天!“成都造”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