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白果镇最后的渡口。
现在坐船的人不多了。
船工胡师傅。
正在修建的新大桥。
2017年白果沱江大桥建成后成都现存最大最繁忙渡口将“退休”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渡船,曾经是成都人熟悉又亲切的交通工具。时代变迁,渡口与渡船,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水牵连在一起的乡愁,却从未淡却过。
成都市东北面的金堂县白果镇,蜿蜒南下的沱江,将白果镇分为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渡船,是当地人延续千年的出行方式,白果渡也曾是沱江上游的重要码头,“沱江号子”曾响彻两岸。
如今,白果渡,这个成都现存最大、最繁忙的公益性渡口,已经进入“退休”倒计时。相隔几百米外的白果沱江大桥,预计2017年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大桥将担负起居民往来的责任。10月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白果渡,探寻当地居民的乡愁记忆。
渡口
延续千年的渡船历史
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缘九顶山的沱江,在金堂形成长江一级支流,穿过龙泉山脉后,一路水势平稳。位于龙泉山脉东麓的白果镇,天生受到沱江的恩惠。
距离白果镇场镇不远的白果渡口,是成都境内仅存的年客运量最大的公益性渡口。在通往白果镇镇中心的公路一旁,沿着36级水泥台阶走下去,即能看见坐落在沱江畔的登船亭,亭檐上“白果渡口”四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
近400米宽的沱江将大地一分为二,缓缓流过的江水将两边的村庄相隔开来。“对面住着顺江、龙王、罗盘3个村上万村民。逢场天到镇上赶场办事,娃娃上学,走亲访友,他们出行的唯一方式就是渡船。”负责渡船安全监督的签单员史华德介绍。
渡江
横跨一甲子的记忆
上午11点,白果渡口对岸顺江村15组的刘右银坐在了渡口的等待区内,他面带微笑地眺望着沱江对面即将开来的白色渡船。“刘大爷,您可以嘛,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出来赶场。”与他同村的彭道全老人背着竹篓走了过来,主动打招呼。
“今天天气好嘛,出来理个头,顺便到白果(镇)上看看。”刘右银今年81岁了,身体依然很好,每隔一个赶场日就会坐渡船到江对面的白果镇上遛遛。
“我在顺江村生活了81年,与渡船打交道已经超过了一甲子。小时候坐船上学,大点坐船买种子化肥买生活用品,到现在坐船到镇上逛逛,这辈子坐得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船。”刘右银老人满满的回忆。
5年前,顺江村修了水泥路,村子里也通了公交车,上下午每天四趟。但是因为公交车要经淮口镇过九龙大桥绕行,时间有点长。村里很多像刘右银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愿意乘坐渡船。
签单员史华德告诉记者,渡船开行有时间规定,上午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从1点半到6点,人少的时候每隔半小时一班,人多的时候十几分钟一班。
原标题:别了!金堂千年白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