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在成都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技艺都已传承上千年

2016-09-30 07:41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上漆之前,要对花雕进行保护。

梁思成说:“独是建筑,数千年来,完全在技工匠师之手。”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分工相当精细,一般有掌墨师、木工、石工、瓦工、泥工、漆工,有些建筑甚至还涉及雕刻师、泥塑师……在成都,就有这样一群人——

在成都,各式古建筑都需要专门的工匠定期维护。这些维修古建的工匠,虽分工不同,但他们的技艺都已传承上千年。

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打磨一次。

A

漆工

湿度超过80%,漆面才最巴适

土漆在空气中洗礼一番,由黄变黑,古朴厚重。其中浸润的,是工匠们在无数次修复中练就的精湛技艺。

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正逢成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中午时分,记者抵达望江楼的维修施工现场,当时的户外气温已经飙至370C,然而,望江楼却披上了厚厚的“外套”。“现在气温高,但湿度是不够的”,望江楼修复工地上的漆工许名全全身已被汗水浸透,“上土漆是技术活,气温最好在250C左右,湿度要超过80%,上出来的漆面才最巴适。”他招呼工友们稍作休整,静候“佳期”。在这段时间里,他随手拿起漆筒里的刷子在报纸上画了一笔,为记者做了一个“小实验”,“你看,现在的漆是土黄色,过几分钟你再来观察有啥变化。”谈话间,许名全不时抬头看看云层,自言自语:“如果这两天都不下雨,可能需要人工加湿。”他所说的“人工加湿”,是用浸湿了的草帘挂在建筑物内,经过高温蒸腾出水分的传统“加湿法”。

许名全告诉记者,望江楼漆面的修复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从横梁到墙面再到地板,上漆之前要先把以前的漆层手工刮掉,然后再打底子、刮面漆、磨砂皮,最后才是上土漆。说话的间隙,许名全没有忘记刚才的“小实验”,几次翻开涂了土漆的报纸让记者观察其中微妙的变化。每一次观察,土黄色的土漆都在变色,先是猪肝红,然后是深红、深棕,最后索性变成了古朴的黑色。“土漆在空气中洗礼一番,由黄变黑,古朴厚重,这才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上漆的工艺对于维修古建来说至关重要。许名全说,“比如望江楼的漆面修复,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用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总共得上四层才行。打磨也讲技术、耗时间,没打磨光滑,下一次就不好上漆,每一层漆,生漆和熟漆的比例又都不同,用手揉的力度也不同。”正因工艺复杂,“许名全们”平均每天的工作量不会超过10平方米。

原标题:我在成都修古建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