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蔡尚伟教授
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成都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
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城市定位,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该如何破题?在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蔡尚伟教授看来,美丽中国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升,是“五位一体”的综合之美。
生态文明不能绕过工业文明
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是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何谓城市生态,只是单纯地保护环境吗?蔡尚伟教授并不这样认为。
“城市生态是基于对自然界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状态和规律得出的一种相互关联、和谐的生物间的关系,并延伸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蔡尚伟教授看来,城市生态包含了城市的宜居性、城市发展与自然间的和谐性、处理社会内部关系时的生态原则性。他认为,从环境保护到生态建设,再到生态文明建设,再到美丽中国,这是一条历史发展的逻辑之路。
提起生态文明,不能绕过的是工业文明。“渔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蔡尚伟教授告诉记者,生态文明源于工业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与超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级阶段,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
他并不赞同“保护环境即生态文明”这种认知,他表示这种认知是个误区,“简单地保护环境是个智慧含量很低的工作,因为只要不发展就很容易做到,但从文明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人类的发展是挡不住的,所以以不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是不现实的”。
蔡尚伟教授表示,作为一个人口总量已逾千万,经济体量已过万亿,城市规模快速扩展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路口,转型发展方式已是必然。只谈经济发展,不顾生态保护,是涸泽而渔。只谈生态保护,不顾经济发展,是水中捞月。成都提出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其内核是将发展与保护变为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才有社会财富的产出,才能在避免破坏生态的同时,腾出手来,修复生态、治理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因此,他建议寻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掌握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并驾齐驱的“平衡术”。
成都的美丽中国建设可包含五方面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担负四川首位城市之责的成都以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为引擎,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又在哪里?蔡尚伟教授认为,成都的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包含这五个方面的建设:第一个方面是自然生态之美,第二个方面是经济富强之美,第三个方面是政治公正之美,第四个方面是文化繁荣之美,第五个方面是社会和谐之美。
蔡尚伟教授很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160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难以离开工业经济的支撑,卫星城市也都应确立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树立全面绿化成都的理念,从“五个方面”全面绿化,特别要全面绿化产业,采用绿色发展理念,增加绿色内涵,从不绿到绿,从浅绿到深绿。一、二、三产业都有全面绿化问题,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绿色产业中的绿色工业。
“成都如果能在绿色技术研发、绿色装备制造方面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那全球都将成为成都的市场”,蔡尚伟教授对此满怀信心。
解决好全域美丽与重点建设的关系
“成都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且在之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蔡尚伟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路领跑,不仅得益于其“天生丽质”的资源禀赋,更离不开“后天保养”。
因此,在他看来,成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处理好空间布局与时间节奏的关系,解决好全域美丽与重点建设的关系。对此,蔡尚伟教授的建议是,龙门山一线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景观性突出,在旅游观光、健康疗养等方面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发展好当地的生态旅游;东边的龙泉山不同于阴翳潮湿的西部山区,明媚敞亮是它的特点,应进一步优化植被,使植被布局更加合理,增加它的文化内涵,突出生态与文化的融合,使其与西部山区景观形成互补。
同时,蔡尚伟教授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借成都代管简阳之机,利用三岔湖和丹景山一线的山水资源,打造一个数十平方公里的大三国旅游文化区,建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记者 李彦琴 实习生 杨雨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