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支教老师搭起三座助学桥:想做件有意义的事

2016-10-14 07:3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曹礼勇通过众筹资金建起的第一座桥——涵管混凝土桥。

曹礼勇牵头维修一新的大坝乡瓦布村的红旗吊桥。

他的初衷

“就是想做一些事情,帮助孩子们读书,让他们 走 出 大山,开启不同于父辈的人生。”

他的感悟

支教是用一年的时间去开启一件一辈子都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阿都日呷,16岁,男孩,有点调皮却又懂事。

阿呷比者,12岁,男孩,成绩最好,特别机灵。

拉马叶作,14岁,女孩,长得漂亮,但成绩一般。

……

两年过去了,已是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三的曹礼勇,仍记得在大凉山支教时班里学生的模样。现在偶然听到彝族歌曲,他还会在梦中回到那片开满索玛花的大山深处,和曾经的学生们一起歌唱。

“那种感觉真好。”10月10日,坐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实验室里,曹礼勇回忆起他的支教生活。尽管已是繁忙的研三,但3个月前,他仍回到昭觉县,在解放乡火普村拉青河边,参加了新建成的钢板吊桥落成仪式。

照片中的曹礼勇衣着简单,笑容灿烂。为了促成这座吊桥的建成,还是学生的他奔波近一年,募集善款26万余元。

这,也是他在大凉山发起建成的第三座助学桥梁。

初遇

荒凉的大山里 孩子们眼中有渴望的光

2013年8月,曹礼勇从川大化学工程学院毕业,就读研究生前,他想“做件有意义的事”。打定主意后,他通过层层选拔,加入了四川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和17名同学一起,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为期一年。这是曹礼勇第一次走进大凉山深处。

从成都到昭觉县路途遥远,就算不堵车,也需花上一天时间。在彝语里,昭觉意为山鹰的坝子。这里离西昌100公里,是国家级贫困县。

曹礼勇支教的树坪乡中心校离昭觉县城约10公里。一条拉哈日呷河,将学校和部分村子隔开。他发现这里除了学校和村庄,四周都被光秃秃的群山笼罩。

树坪乡中心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1个班。曹礼勇是5年级的数学老师,班里16个孩子,年龄从12岁到16岁不等。

随着支教老师到来,原本单一的课程逐渐丰富起来。除了教数学,曹礼勇还开设了音乐、体育和科学等课程。他利用公益机构捐助的多媒体建起“梦想教室”,并从县城下载和制作上课所需的图片、视频资料。

当影像通过屏幕播放时,曹礼勇总会看见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

雨季洪水来临 学生需要蹚水过河上学

凉山的雨季从每年5月持续到11月。下大雨时,上游发洪水,会阻碍孩子们的上学路。河对岸有50多个孩子,他们每天要走近1个小时的山路,跨过拉哈日呷河上的吊桥,再踩着石头涉过支流才能到校。

每当山洪来临,拉哈日呷河的河水会倒灌进小河,淹没河床,导致水位猛涨,最深时能达到1.3米。

曹礼勇还记得,9月底的一天,下着大雨。到校后,他发现少了4位同学。校长说,可能是因为山洪,孩子无法过河,所以没能来上课。

第二天,几个缺课的学生来到了学校。他们告诉老师,前一天洪水太大无法过河,“今天是被班上另两名同学背过来的。”

曹礼勇把两个助人为乐的学生带到办公室,让他们用炭火把湿衣服烤干。就在那一瞬间,他想,为什么不能在小溪上修一座简易的桥呢?

下课后,他前往河边走访,在认为计划可行后,曹礼勇开始行动起来。“可以在河道里并排放三根涵管,再用混凝土浇筑,所需资金在1万元左右。”

搭建简易桥梁的想法,得到了川大建筑系同学的支持,他们绘制出施工图纸。随后,曹礼勇找到村民协商,得知是为孩子上学而修桥,村民都愿意义务出工。

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1万元的材料费并非小数目。如何凑到这笔钱,成了最大的难题。

为了省钱,曹礼勇跑遍了当地建材市场,并将预算表在内的所有信息都发到了网上。很快,1万元就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成功。有钱有人工有材料,不到1个月,一座长8米、宽2米的涵管混凝土桥就建成了。

看着孩子们不用再蹚水上学,曹礼勇内心涌起一阵暖意。

原标题:支教老师 搭起三座助学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