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捕现场 张怀安供图
嫌疑人穿着的潜水服 张怀安摄
嫌疑人用过的金属探测仪 张怀安摄
金虎印章
最珍贵的宝贝:
(永昌大元帅印)
2013年清明节前后被盗掘者找到,近800万元被卖出,传言转手到成都后价格便涨至上千万,目前价格已涨到上亿元
伴随案件告破,岷江江面回归平静。然而,盗挖沉银文物案件的背后,可谓一出波澜迭起的盗挖风云。这些文物,如何发现,如何出水,如何倒手,如何暴利……成都商报记者走进彭山江口,沿着文物盗挖倒卖的轨迹,历时数月,为你还原这片浪奔浪流中的江口沉银盗挖往事。
1 盗掘者
为一夜暴富
村民们铤而走险
事实有些令人吃惊,盗挖者们完全没有寻宝盗墓电影中主角那般博学多才和身手不凡,这些夜里出没江水盗掘江口文物的数十名犯罪嫌疑人,许多都是岷江彭山段沿岸的普通村民。
A
如何“出道”
他们升级装备 学习潜水技术
一开始,这些盗掘者只是使用铁锹、锄头等农具,在岷江河滩上掏挖、捡拾些小铜钱、小银饼等。之后,他们的装备逐渐升级,并从各种渠道学习水下考古知识,购买潜水服、氧气瓶、铅块、金属探测仪和成分分析仪等专业水下考古工具,甚至专门到成都、遂宁等地的潜水基地学习潜水技术。个别盗挖团伙还拉拢了曾从事过潜水职业的人员一起参与盗挖。
33岁的彭山人吴三石因从事过潜水,先后与几个盗掘团伙合作过。他可谓“战功赫赫”:下水数十次,不仅下水挖出了“金老虎”印章,还挖出了金册、西王赏功钱币等多种文物。之前,吴三石曾在某单位上班,一年收入一万多元,生活普通平淡。随后,51岁的江口人郑红枫出现了,2012年起,他先后找到江口渔民周珏和另一名彭山商人黄鑫,一起商量到岷江寻宝,从事过潜水行业的吴三石顺势加入。人员确定后,每人出资1.5万元,郑红枫等人前往成都、武汉等地,订制了潜水服、氧气瓶、木船、金属探测仪等装备。四人的“寻宝之旅”就此开始。吴三石记得,第一次挖到东西是周珏下水后,挖到了一个银锭,卖了7万多元,四人迅速将钱平分。 投资小,收益高,见效快,暴富刺激了他们更大的欲望。从2013年开始,该团伙基本上一周要去岷江挖几次,一般都是晚上去,挖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走。
B
江湖暗战
岸上的人担心下水者偷藏 水下的人担心自己的生命
表面上看,盗掘团伙安守各自区域盗掘,成员分工明确,盗掘所得由团伙头目按照参与人数平均分配,似乎井然有序。但实际上,平静的江面下,因为巨大利益的诱惑,早已形成一个充斥着贪婪、算计、尔虞我诈的江湖。根据时间先后或势力大小等因素,各个团伙之间对盗挖区域有明确的界线。每个团伙对自己的区域大概都有数,为何不能擅自越界?除了盗掘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听说有人下水后就消失在水底了。对于这些消失者,有人说是团伙内讧,团伙的人没让他起来;也有人说他进入了其他团伙的领域,其他团伙的人,再没有让他浮上水面。此事虽暂未得到警方的证实,但这些故事一直在盗挖者之间流传,所有人也都基本遵守着这个江湖“规矩”。
吴三石、郑红枫、周珏、黄鑫四人组建团伙后,还没有挖到多少文物时,郑红枫就找了一个叫张涵的人做中间人向吴三石“喊话”:团伙虽然是四个人,但只有吴三石下水,而郑红枫则在船上拉绳。所以如果吴三石一旦捞到值钱的宝贝就悄悄拉绳子,自己会偷偷将宝贝藏起来。即便是不那么值钱的文物,吴三石仍然会先和郑红枫私藏一些,只拿出一部分出来四人平分。为了掩人耳目,有时郑红枫和吴三石还故意把一些普通文物交给黄鑫去卖,让黄鑫感觉自己地位很重要。但黄鑫慢慢察觉到了这种敷衍。一天晚上,感觉被抛弃的黄鑫悄悄潜入其余几人所在的村庄察看,发现三人都不在江上的小船上,证实了三人背着他继续在江里挖宝。一番争吵过后,四人散伙。
总之,不下水的人,担心的是下水者偷藏。而水下的人,担心的则是自己的生命。这也是盗挖者中有不少父子搭档和翁婿搭档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