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德国专家:在成都我们打造了合作的成功样本

2016-11-06 07:52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德国主宾国活动系列活动中最后登场的压轴好戏——中德能效技术论坛昨日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论坛为促进中德双方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与经验交流,推动两国节能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框架下活动,由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四川博览事务局、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能源署主办,分为建筑能效、交通领域能效、工业能效、用电能效及可再生能源四个分论坛,共有来自中德双方各领域的资深专家、相关部门和企业300余人参会,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从房屋的隔热通风用水,到交通出行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再到废弃物处理的能源再利用……尽管能效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说起能效这个词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工业。

“工业经济占能源消耗的44%,根据德国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在能源效率方面,高能效和高增长是可以并驾齐驱的,但为此必须通过创新来提高能效,必须优化整个生产体系,必须有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处长Hartmut Versen博士说,目前,德国和中国在工业发展、节能低碳领域都制定了专门的国家政策和发展目标,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会。他进一步表示,对企业来说目前要面临的挑战是缺少信息、管理团队中没有能源专家以及融资和摊提的计算问题,因此建议他们能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加强能源审核、能源管理标准,在公司内部培养能源经理、建立企业的能效网络,计算包括系统维护在内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势等等。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高级项目经理尹玉霞则以成都经开区为案例,对建立可持续工业园区进行了介绍。她说,成都经开区中德国际合作项目是中德两国开展的能源政策和能源效率打捆项目中以开发区为主体的首个项目,包含园区服务平台、产业共生、能效服务网路三个专项,分别对应园区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一年来,企业每年节约能耗费用1030万元、电780万度、天然气62万立方。“这是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中非常成功的一个样本,目前我们已经把这一经验推广到了南京等地区,也在寻求和成都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本报记者 尹婷婷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