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忙碌 是我们的身影 记录 是我们的职责

2016-11-09 15:0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只要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就有记者忙碌的身影。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一份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更多了一份社会责任。

见证成都城市发展建设、关注居民小区管道堵塞无人处理的问题、传递省内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的消息、记录我市医院新开设了专科门诊……本报记者总是与市民同呼吸共命运,用文字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尽管昨日是记者节,但本报的每一个记者都在坚守工作一线中度过。

采访 开始忙碌一天

早上6点40分,很多人都在睡梦中的时候,记者李旻打开“成都气象”软件,查看当日的气象数据。“早安,立冬那天已经让我们体验了一把降温的威力,今天可得穿多点,据市气象台预测,近日我市有阵雨出没,气温持续走低……”30分钟后,本报“锦观”新闻客户端推送了这条稿件。这是李旻每日的固定“动作”,给予读者最准确的气候信息与最贴心的穿衣、出行提醒。

11月3日至14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博览会在我市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举行,为了保障安全万无一失,成都公安两万民警全警出动,特警、交警、巡警、消防等都投入到安保工作中。昨日上午10点,锦江区公安分局内,记者俸奎走进安保一线。“这次西博会期间,锦江区公安分局辖区内多个派出所、巡警大队、后勤部门等1000多名民警都投入到了安保执勤工作中,负责场内场外的安全检查、人员审核等工作……”

当天,金牛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进学校活动在金牛希望学校举行,普法员们将法律知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科普,也将法制图书送到了孩子手中,大家学得认真,记者王虹则在一旁记录下这一场景。采访完毕,回到报社后,她又思考着用新的视角去梳理,想着要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去讲述,“我希望不仅仅把这个活动记录下来,更要将这些法律知识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乘坐从西昌归来的夜班车匆匆忙忙赶回成都,天已大亮,区县部记者陈泳来不及回家休整,直接打车赶往报社。上午7∶40,她已准时坐上报社的采访车,前往蒲江县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博世成都工厂进行采访。承担着市农委和蒲江县两个战线报道任务的陈泳,手上的事情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陈泳利用忙完菜博会,迎接农博会这个时间空当,去西昌休个短暂的假。一回到成都,所有的状态就进入到工作中,陈泳坐在采访车上,脑子里萦绕的都是博世成都工厂的相关问题。当记者10多年了,她依然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力图在每一次采访中都有新发现、新收获。

“太受鼓舞了,集团给了我们那么大的节日礼物,是对我们一线记者莫大的鼓励,也给了我们不断追求精品力作的巨大动力。”昨日一早,首席记者张渝赶到成都传媒集团,参加集团召开的庆祝第17个记者节座谈会,在会上,集团领导公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集团正式启动“精品栏目”和“集团首席”培育及激励计划。“认真倾听了集团各新闻单位负责人介绍各单位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深刻感受到集团、报社领导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作为报社一员也倍感温暖和鼓励。”平日里,张渝肩负着龙泉驿区和郫县的报道任务,每天都忙碌在大车都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一线,累并快乐着。会场上,她一边认真聆听,一边通过区县新闻部微信群,第一时间把这条喜讯播报给部门同事。

“在路上,见证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并成为记录者,是记者这一职业给我的馈赠。”昨日上午,位于温江的成都医学城内,记者李颖见证了总投资51.6亿元的重大项目——科伦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动工仪式。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符合FDA要求抗体生产车间。成都医学城是成都市确定的发展生物医学产业的核心区域,这里正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地“生长”。“每一次采访,都在感受新的事物,都是在做一次功课,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长。我热爱记者工作,因为它总是让我与生活离得那么近。”

“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昨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大学主办的“滚滚长江,致敬长征!——‘重走范长江之路’大型新闻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新都区桂湖举行,有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记者编辑,年轻记者赵荣昌承担了此次宣传任务的采访任务。上午先在新都桂湖参观范长江当时在成都的居住地,然后又是赶到四川大学参加下午活动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有很多来自全国的媒体前辈们发言,听了很受鼓舞。”赵荣昌兴奋地说道,“有采访、有讲座,工作学习双丰收,完美的记者节!”

记录 为你见证成都

“每天早上翻阅报纸,能第一时间了解党政方针、最新政策,也能看到最贴近生活的民生实事。”都江堰司法局工作人员戴晓琴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她说,因为工作关系,她常常能接触到前来采访的记者,“记者们总能跟采访对象‘打成一片’,了解最真实的事件。不过记者工作确实辛苦,常常午饭都来不及吃,就得赶往下一个地点。”

站在新闻一线,全年无休,是记者真实的工作写照。深入一线,是记者工作的基本准则。接到线索的记者,马不停蹄立即奔往采访地点;在市区采访的记者,有时候一天要跑四五个点位;暗访的记者,需要在一个地方长时间秘密蹲点……虽然累,但却快乐着。

那些惊心动魄的真相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精彩纷呈的新闻背后,策划、采访、组织报道,哪怕只是一条仅有几百字的见报稿件,都经历了长久的商议和反复的修改,是记者用艰辛和汗水凝聚而成。

我们的名字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记者,为你见证、为你记录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11月8日,记者节,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 王静宇 赵一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