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祠堂残迹
张任学画像
抵御张献忠“剿川”的名臣
《河南通志》卷二十二《名宦》载,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河南一带战事紧张,张任学当时是河南巡按御史并兼监军,他受命来到河南。开始了他长达数年的与张献忠等农民军的对决。
张任学到达河南后,他看到起义军在河南省内纵横往来,而诸将领都龟缩在城内不敢出击,即慨然而起,认为“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邪?”毅然上疏痛斥诸将领,请求朝廷更改自己的职务,愿担任武将,亲自指挥军队与义军对垒。
崇祯皇帝对此非常赞赏,命吏部、兵部及都察院诸臣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以前从来不曾有文官改为武官的先例,请求皇帝仍令张任学以监军御史的职务兼管军务。可崇祯皇帝不同意,下令张任学改署都督佥事为河南总兵。后来,皇帝认为他有奇才,竟任命他为总兵,成为明代以进士为总兵的唯一之人。
赴任河南后,这位四川出来的文人总兵张任学,在农民军首领刘国能、张献忠、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人的作战中起起伏伏,功过皆有,也多次因“失职”被降职处分。这些年的征战中,张任学也成了最令张献忠头疼的一个四川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七月,张任学被撤职回乡。
张任学被撤职后,带领长子张像升和部下士兵及亲从约300人,于当年回到家乡四川安岳,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冬,他在狮子山主持修建了张公寨,并安营驻扎,盾兵操练。他还多次以自己在对张献忠等人的作战教训,告诫乡兵乡勇,让自己的军队做到知己知彼,尤其对长子张像升作战能力的指导,尤为用心。
张公寨:阻击张献忠的堡垒
据张公寨狮子岩文管员张秀文保存的《张氏族谱》第七卷“人物志”中记载,张任学被朝廷免官,回到老家张家坝。这一年,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他把乡亲们都带到寨上避乱。
不幸的是,张任学因忧国忧民,抱怨朝廷不公,而怄气伤肝,于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病故,葬于张家坝柏林坡(今安岳县瑞云乡乡政府驻地)。
张任学死后,其长子张像升袭父职。崇祯十六年(1643),正置天干火炕,张献忠军杀到了安岳张公寨,把寨子围困了四个多月。一次,张献忠军顺堰塘的排水沟欲爬上山寨偷袭,被守寨哨兵发现,开堰放水,水流湍急,把偷袭者冲下山寨,死伤不少。
四个月后,寨上堰塘的水即将枯竭,但张献忠的部队仍在寨下围攻,激战猛烈。就在这时,张像升指派士兵,在寨墙上有意甩下两条大鲤鱼制造假象,以示寨内水食丰富。同时制作了一些加大炮筒,高高架设在张献忠部队能看见的寨内山头上,以显威风,同时山寨上的战旗飘扬,并利用寨上的两门火药大炮,打游击战。张军见了胆战心惊,不敢再围困山寨。一天晚上,张公寨的兵马火炮齐鸣,兵士打开寨门乘胜追击,一番激战,张献忠兵士见事不妙,趁夜撤逃,扔下无数尸体。
此后,再也无外敌敢前来骚扰张公寨,整个瑞云、石羊、龙台地区周围百里也都太平无事。
据《张像升传》记载,“张献忠剿川”时,四川境内只有两个寨子没有被攻破,一是张家寨,二是石柱县秦良玉的万寿山寨。
后人为了纪念张任学父子的功绩,于清咸丰二年(1852)重修了张公寨,并由张任学的裔孙张映雪书写,在南门之间的峭壁岩石上刻了“张公寨”三字。其门匾“瑞霭山城”,至今保存完好。
张任学生前著有《周易解义》《芸阁斋杂文》《芸阁斋诗鈔》等作品传世。
许永强 贾翼 文/图
原标题:安岳张公寨:张献忠入川兵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