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成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抱着亲吻自己的女儿
他是“才子”
■ 16岁后就不向家里伸手要钱,在四川知名院校攻读古典文学,可以通篇背诵《道德经》。
■ 毕业后写的第一部网络小说就一炮而红,书籍出版后在成都买了房。
■ 无论在戒毒所内还是所外,何帆都担得起“才子”之名。
吸毒之后
■ 所谓的“找灵感”成为笑话,“我的生活重心不再是读书、写作,满脑子都是毒品。”
■ “后来毒瘾越来越大,不仅没找到灵感,反而让自己变得更懒惰,根本无法创作。”
■ 2016年7月,警方挡获正在购买毒品的何帆,“警察找到我,就像是法院宣判的锤子终于敲下来了。”
昨天,在成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内举行的2017新春团圆活动上,一个由西游记改编的毒品主题小品《今日说法之三打白骨精》博得满堂彩,整个小品都是由戒毒人员何帆自编脚本。这个小品贡献了整场表演最大的笑点,“吃肉的时候夹尖尖,打架的时候梭边边”、“告诉写材料的吴承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帆自己编写的脚本金句频出。
他们眼中的他
民警眼中:性格内向的聪明小伙
在成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唐世城看来,何帆是个性格内向的聪明小伙。唐世城回忆,此次迎春文艺表演开始筹备时,何帆主动报告想要排节目,“一个星期不到他就把小品脚本交给我了。”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戒毒学员中,何帆是少有的大学生。常常给其他学员上课,每个周末给新来的学员进行心理开导,是唐世城认为何帆做得很好的两件事,“这方面(他)很有能力。”
学员眼中:有文化有知识
和何帆在一个宿舍的戒毒人员阿峰评价他——“有文化,有知识”,在阿峰看来,这个身兼大学生、网络写手的人懂很多,“每一天晚饭后,他都会把我们聚在一起,教导我们各种知识,有时候是历史,有时候是做人的道理,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一鸣惊人
能背《道德经》 首部小说一炮而红
2016年7月15日,是何帆第四次进入戒毒所,所内所外何帆都担得起“才子”之名。写作,本来就是何帆的老本行,作为职业网络小说写手,一部半作品让他坐拥12万粉丝。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道德经》可以全篇背诵。”何帆热衷传统文化,《韩非子》、《管子》、《淮南子》都看过,“家里的书要拖拉机拉两车,16岁之后,我读书就没有喊家里花过钱。”高考后,何帆考上了四川一所知名院校攻读古典文学。
2010年2月,何帆开始在一家原创文学平台写网络小说,处女作是以道家思想为背景的玄幻小说,主角是一个小道士,该书一炮而红,书籍出版后他就在成都买了房。慢慢地,他从一个新晋写手,成长为坐拥12万粉丝的知名网络写手。
一吸成瘾
起初为“找灵感” 上瘾后放弃创作
此后,何帆成为职业网络写手,依靠文字养活自己。写作巅峰期每天都需要上传作品,平均每两天就要写5000字以上。2011年,何帆的朋友找到他,“他说我每天熬夜看起来很憔悴,给我推荐了冰毒,说可以提神,还能开发大脑。”何帆回忆,“(当时)写网络小说挣了点钱,每天无所事事有点忘乎所以,给自己的借口是找灵感。”
第一次吸下来,何帆兴奋得连续3天没睡觉,药劲过后,何帆感到全身疲惫。“我当时觉得不错,感觉非常好,后来就又复吸了。事后医生给我诊断,我当时已经上瘾了,但我自己不觉得。”
过去的一帆风顺,也让何帆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刚刚接触时)我觉得可以控制它,结果发现我输了,控制不住。”渐渐地,何帆从最开始的一点点尝试,到后面每次1、2克,每天都忍不住吸。
所谓的“找灵感”也成为笑话,“我的生活重心不再是读书、写作,满脑子都是毒品。沾上毒品前,是比较自由的人,从事喜欢的文学创作。后来毒瘾越来越大,不仅没找到灵感,反而让自己变得更懒惰,根本无法创作。”
吸毒后的何帆心神不定,无法安下心来做事,“总觉得一秒钟就是一个念头,一秒钟就是一个想法。”一旦离开毒品,何帆就觉得难受,“没精神,每天想睡觉。”
“2014年9月份,第一本网络小说被出版社出版。”何帆当时已经身陷毒窟,毒品也影响了何帆后半部分的作品创作,“前面写了一大半,2011年到2014年,完全是拖完的,这对我创作小说也有影响,挖的坑根本填不了。”依靠稿酬,何帆第一时间给父母缴纳社保,还在成都买了一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