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文学里的成都:写的比唱的更迷人(3)

2017-02-06 12:1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640.webp (4)

“家”里的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成都正通顺街98号的一个大家庭。

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同三哥李尧林一起离开成都,前往上海读书。虽然远走他乡,但故土成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宝库。

巴金一生漂泊在外,大部分时间住在上海,可他的五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以及众多短篇、散文,都是写成都生活的,其中《家》、《春》、《秋》、《憩园》又都是以成都大家庭生活作背景。

繁华摩登的大上海在他的创作中,却很少留迹。

在家人建议下,巴金于1960年10月回到成都静心写作。在这期间他根据入朝采访的大量素材,陆续写了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四个短篇小说《回家》、《军长的心》、《无畏战士李大海》、《再见》和一个中篇小说《三同志》。同时,他还修改了长篇小说《寒夜》。他的《成都日记》详尽记录了他在成都4个月的写作和生活情况,其中有观川剧、会亲友、访名胜、逛老街、品小吃、啖三花(啖,成都方言中为“品茶”之意)的闲情逸趣,也有他勤奋笔耕的创作以及多封家书。1990年,巴金将《成都日记》赠予成都市档案馆永久保存。

庆幸的是,成都还给巴金保留了两个去处:一处是位于百花潭公园内的慧园,这座园林于上世纪80年代根据《家》中的高家花园建成,园门前立有巴金雕像及冰心题写的“名园觉慧”石碑。另一处是位于龙泉驿区的巴金文学院,里面展出的巴金作品、图片及获得的意大利但丁国际奖奖章、法国荣誉军团指挥官勋章等,再现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风雨人生路。

640.webp (5)

鹤鸣茶社里的马识途

本来以为鹤鸣茶社是一个茶楼的形态,可跟着逛人民公园的人群走到湖边才发现,最醒目的是一座写着“鹤鸣茶社”四个字的仿古门楼,穿过门楼是一大片沿湖摆放的木桌和竹椅。大概因为略有阳光,上午10点刚过,湖边上的两排桌子都坐满了人。

人民公园从前叫少城公园,前身是清朝时候成都少城的一座园林,也是成都的第一个公园。李劼人在作品里写过它的来历,宣统年间,成都将军玉昆把关帝庙旁边一片荒芜的野树、荷花池和周围空地开辟为公园,修了几所假洋楼和亭榭,招了几家餐馆茶铺,门票是十铜圆二枚,生意很兴隆。鹤鸣茶社也跟着少城公园成了成都民国时候的名地,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小说《夜谭十记·盗官记》里有段详细的描述。

《夜谭十记》的作者马识途今年已100岁,除了关节炎腿疼,身体很好,头脑思路非常清楚。他的原名叫马千木,“马识途”不是一个笔名,而是他在党内的名字,因为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而顺理成章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觉得找到了人生道路,他这匹老马识途了,所以改叫马识途。

经常泡在茶馆里,马识途对茶馆文化很熟悉,专门写过四川茶馆的文章。他告诉我,四川人是明末清初从外面移民过来的,各地混在一起,这里又很富庶,所以都喜欢喝茶。四川茶馆实际上官方办公、做买卖做生意、调解纠纷、流氓打架都在这里。《盗官记》写到的鹤鸣茶社里买官卖官就确有其事。

除了人物形象鲜明,他的小说里也涉及大量四川的方言和民俗。马识途说,从技术上说选择使用方言是为了凸显人物的形象。而且四川人的叙述方法本身就喜欢幽默和讽刺的东西,它不像普通话一样很直接,四川人的对话经常是用拐个弯、很有趣味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很优美的。“所以我们四川人好几个作家把方言当做一个很重要的创作手段,像李劼人、沙汀还有我,都喜欢用方言写四川的故事。描写四川的故事当然是用四川的方言才更生动真实一些。”

援引文献:《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51期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