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2月份PPI呈上涨态势 "中国经济滞胀说"被证伪

2017-03-10 07:56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马兰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0.8%;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8%。分析指出,2月份核心CPI基本延续去年的温和上涨态势,PPI则呈现恢复性上涨态势,实体经济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去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稳定的就业态势以及数据呈现的可控性通胀风险,让不时冒出的“中国经济滞胀说”频频被证伪。

涨幅水平趋向合理

刚出炉的经济数据让此前的市场预期吃了一惊。

一方面是CPI的环比回落0.2%,同比甚至跌破1%。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就环比来看,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明显偏高,鲜菜供应充足,价格下降。此外,春节过后需求减弱,部分食品及旅游相关服务价格出现回落。而就同比来说,受春节因素和寒潮天气影响,去年2月份价格基数较高,导致今年2月份CPI涨幅较1月份回落。

绳国庆指出,总体来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走势较为平稳。2月份和1月份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1.8%和2.2%,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温和上涨态势。

另一方面,PPI同比上涨7.8%,突破7%的市场预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振霞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PPI的上涨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是去年PPI同期价格过低,今年呈现恢复性上涨。而结合环比来看,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PPI数据一直呈现上涨趋势,表明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在上升。

王振霞认为,综合天气和节日因素来看,CPI数据是完全可接受的,PPI同比和环比数据均表现为正值,说明中国经济形势正在逐步稳定。

滞胀条件不能成立

此次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呈现巨大的差值,这一“剪刀差”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价格上涨会传导吗?

“PPI同比上涨快,会让大家担心涨幅通过成本传导至消费品上,最终影响CPI。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PPI主要由生产资料上涨导致,而CPI则受生活资料价格影响,价格的传导作用不会明显发生。”王振霞说。

而对于普遍关注的通胀压力,王振霞认为,就CPI来看,市场需求趋向稳定,只要没有大的经济异常,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政府工作报告划定的“3%左右”预期目标也有很好的实现基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团队也认为,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背景下,2017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据多位专家指出,从通胀这一点来说,“中国经济滞胀说”便难以成立。普遍认为,经济滞胀有3大条件:一是物价高企,通胀水平很高;二是失业率处于高位;三是经济低增长,停滞不前。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为1314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全年经济增速则为6.7%,居世界第一。在此基础上,市场普遍给予今年经济良好预期,滞胀一说已经丧失立足点。

经济向好值得期待

除了价格的变动,PPI数据还反映了经济结构转型与改革的部分成果。

中国PPI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开始上涨,这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成效初显,被挤出的过剩产能为工业品价格提升创造了空间。王振霞认为,“连续多月的PPI数据的确部分支持了这一判断。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严格执行去产能的举措,使能源资源类、金属类、采掘、制造业等行业快速止损,实现经济复苏向好的迹象,的确非常难得。”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指出,今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的一年,除了中央引导去产能规划之外,对于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提高本身也起到了除产能的效果,不能达标的企业就会被关停。这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对以牺牲环境来控制成本现象的一次性纠正。

中国经济转型的成果也受到外界的关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政府选择了惟一正确的经济增长转型模式。他说,让数千万人成功脱贫就是一个伟大的壮举,2020年我们很可能看到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原标题:“中国经济滞胀说”该收场了(热点聚焦)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