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梭梭6号林
蚂蚁森林用户在阿拉善看梭梭树
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把它填完。3月21日,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区,这句玩笑成为现实。8位普通网友代表2亿中国人前往阿拉善,探望他们在手机里“种”下的梭梭树苗。看树全程的直播登陆各大社交媒体热门话题,面向2亿”蚂蚁森林”用户,很可能成为史上最大的公益直播。
蚂蚁森林将公益带入下半场
直播中出镜的梭梭树从虚拟世界“穿越”而来。去年8月,支付宝上线一款环保公益产品“蚂蚁森林”,鼓励用户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为此,这家国民APP专门请北京环境交易所研发了一套方法学,把每个人行走、线上缴费等行为产生的减排量科学地测算出来,用于浇灌自己的虚拟树。一棵虚拟树长成,支付宝就联合公益组织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截至目前,已有2亿人参与这场种树活动,首批111万棵梭梭树在阿拉善被种下。在蚂蚁森林用户中,来自成都的用户达420万,全国排名第六,累计种树2.3万,全国排名第19。
“本来想默默种树,起码等这批梭梭长大再做反馈。没想到网友呼声不断,想看看自己树种下了吗,种在哪了,谁在看护,起到环保的作用了吗。”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告诉记者,公众对蚂蚁森林的关注度甚至高于支付宝爱心捐赠,“这不难理解。付出行动有时比捐款更需要决心和耐心。有人花三五个月种一棵树,同时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减肥70斤。有人在官微留言告诉我们,蚂蚁森林让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
“蚂蚁森林”这个虚拟与真实深度结合的主意,前所未有地调动了社会公众的行动力。甚至有评论认为,在互联网已经渗透人们每个生活场景的当下,蚂蚁森林、团圆打拐等一批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场景优势的公益项目正在为各类社会问题提供“捐款”以外的解决方案,这预示着“互联网+公益”正式进入下半场。
随手做公益成千禧一代生活方式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互联网开始重构传统行业。2008年汶川地震,多家互联网巨头同时开通网络募捐通道,善款迅速、高效、透明地流向灾区,公益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国人的爱心和善行呈几何倍数放大,效果令人目瞪口呆。
移动支付兴起和互联网平台发展,降低了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捐钱,动动手指就能查看受助人的近况。“互联网+公益”的上半场蓬勃展开,捐款额度,项目执行,善款去向……围绕这一生态模式的关键词渐渐为人熟知。直至2016年,公开数据显示,网络募捐盛宴99公益日共677万人参与捐款。
然而,随着互联网开始全面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新的思考,互联网公益只有捐赠一种模式么?互联网生活中的大量碎片化时间散落在点餐、出行、缴费、社交等场景中,如何被充分利用起来?当千禧一代逐渐成为社会公益的主力军,互联网如何满足日渐多元化的公益参与需求?
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着,将公益目标与商业产品、互联网平台和产品深度结合,一种新的互联网公益生态模式,开始成长。
新型公益生态已然成型
今年3月,一则通过手机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花絮新闻得到广泛关注。我国心肺移植专家陈静瑜在呼吁营造“身后捐献器官”社会氛围的同时,指导身边人通过支付宝“一键登记”成为志愿者。去年12月,支付宝上线该功能后,3个月内登记人数逾10万,超过以往7年全国登记人数总和。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将这种跨界合作评价为“超常规的器官捐献社会动员方式”,有望将我国器官捐献登记事业推向新高潮。
智能手机资深用户可能都知道一款叫做“团圆”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系统。它接入了包括手机淘宝、支付宝、高德地图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超级APP。大多数人都收到过公安系统通过这些应用推送的寻人信息。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收到的儿童体貌特征等信息,提供线索,帮助孩子们回家。截至2016年12月15日,平台共发布信息572条,533个孩子得以回家团圆。
事实上,互联网与社会公益有着天然联系,二者发展甚至遵循着同样一些原则,比如信息共享、平等透明、广泛参与。互联网公司成立的初心和立身之本是用商业的方式和技术手段,瞄准社会痛点,解决社会问题。这都使得整个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显露出非同一般的公益属性。当这份公益的“初心”在互联网服务的各种场景中被唤醒,互联网将为未来公益提供更多的想象力和解决方案。
“互联网+公益”的下半场,“玩法”越来越新颖。在社会公益和互联网经济的跨界合作中,公益场景将得到最大化的拓展,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手做公益,表达善意和社会责任感。从677万人捐款到2亿人“种树”,背后改变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新的公益生态正在成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艾晓禹
原标题:“互联网+公益”进入下半场 成都蚂蚁森林用户全国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