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皓翻看父母当年写来的信。
收到母亲从老家绵阳带来的信时,在红星路二段省作协大院上班的任皓非常意外。这是母亲一直收藏的,任皓上一次看见,是十年之前。
其中一个信封里,任皓抽出有花样信纸、单线作业本页,还有格子作文本页。每张纸的折痕处都磨损严重,甚至开裂。
“只记得写过一封信,一点儿也不记得内容,”记忆有模糊,也有偏差。2007年,任皓记得满18岁时,在大学收到父母寄来的信,一封写在18岁成人之际的信。如今,任皓再读当初的信件时,惊讶地发现,十年前父母寄来的信,居然是封回信。
28岁的任皓,正好代表了2000年以后的书信表达方式。见字如面,我们选取了四个人的书信故事,讲述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眼中父辈的爱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傅雷家书》
恩情·18岁的家书
为给女儿写信
母亲先向女儿索要一封家书
“爸爸妈妈: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爸妈:这种见面方式是第二次了……”“亲爱的爸爸妈妈:见信好!这是女儿18岁以来第三次给你们写信吧……”
花样信纸、单线作业本页和格子作文本页被装在一个信封里,每种纸上写有一封信。
这三封信,是28岁的任皓给父母写过的所有信。母亲刘华辉如视珍宝,把它们收在一起。
第一封,信写在格子作文本上。严格来说,这是12岁任皓的作业,信里装的是一个孩子的美妙梦想。
第二封,任皓步入高中,在信里向父母敞开心扉,就像信的开头写道,“我这样与你们畅谈”。15岁的任皓把对父母的感恩写在纸上,“你们的付出是独一无二的”,也把壮志雄心许诺给父母,“我有我的鸿鹄之志,我有我的骄傲……希望你们暗暗等待,小鹰总有一天会成为空中之王,崎岖曲折的小路总会变成光明大道”。
2007年,即将18岁的任皓远在湖北求学。刘华辉想给女儿一封家书,却不知道收信地址。“你给爸妈写封信回来”,数次向女儿索要家书,是刘华辉想到的一石二鸟之计:既借机要到女儿的地址,也确实渴望女儿的家书。
“妈妈催了几次,让我写信,不是我不愿,我其实也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倾诉,分享我的喜悦、荣誉、快乐、悲伤……”在信里,任皓如此写道。
任皓的家书有700字,刘华辉夫妻俩回信1700字。“同学相处要低调,好话一句暖三冬,妈妈送你一碗心灵鸡汤好好品味。”
父母对女儿的赞扬与鼓励,告诫与提醒,疼爱与鞭策,尽在字里行间。
原标题: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