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感动!见字如面 绵阳女孩成年礼父母1700字长信鼓励(2)

2017-03-27 08:51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马兰

亲情·母亲的伤痛

父母书信往来20年

上千封信随父亲而去

任皓的书信故事,牵出同事童剑的回忆。

接近300封书信,静静躺在童剑的书房里,“从1987年到1996年。”1987年入伍后,童剑写出第一封信,“给家乡的同学。”1996年,童剑写的最后一封信寄出去,“那一年买了BB机(传呼机),写信告诉朋友BB机号。”

童剑所经历的时代,书信不是消遣娱乐,不是无聊遣怀,而是一种别无他选的联系方式。

“我的父亲当兵20年,写信是同全家情感沟通的唯一方式,”童剑最记得,母亲把父亲写来的信,工整叠放在木箱里,一封不落,“随时翻出来念给我们听。”

父母传书20年,书信整整齐齐装满了几个木箱,上千封,“父亲去世后,母亲把这些信一并烧给了他。”

从母亲那里,童剑拾得存信的习惯。不变的是童剑的习惯,改变的是这个时代,童剑收存的书信,止步于1996年。

也有人和这个时代对抗,绝不放弃书信。正对童剑办公室的窗户,是一栋居民楼的2楼住户。过去这里住着童剑所在单位的一个退休人员。有趣的是,老人每次有事找童剑,坚持要用书信的方式,“他把信写好,让保姆下楼送给我们这边门卫,门卫再跑上楼递给我。”

原本站在窗户就能面对面说的事,老人偏要如此行事,他固守着文字的力量和书信的仪式感,直到早年去世。

你瘦了憔悴得让我好心疼/有时候爱情比时间还残忍/把人变得盲目而奋不顾身/忘了爱要两个同样用心的人 ——《情书》张学友演唱

爱情

夫妻相识15年

唯一一封情书让妻子泪流满面

事实上,当同路人已在身边,文字依然能让人泪流满面。

从相识、相知到相伴,王冉燕和老公陈果在一起已经15年。得益于时代创造的便捷,他俩的你来我往都在QQ、短信和微信里。婚后形影相随,梁孟相敬,王冉燕未曾思考过书信之于两人的意义。毕竟,这是一种反射弧太长的交流,近在咫尺的两人没有刻意制造这样的距离美。

加之两人性格的原因,王冉燕和陈果这对柴米夫妻,恰似厚貌深情,从没有甜言蜜语。2010年9月,王冉燕因为工作任务紧急离开四川,到了某地的深山。只在临行前,她找到机会给陈果去了一个电话。

“她去的地方手机没有信号,参与的工作又有危险性,”陈果最记得,王冉燕匆匆别过,他的心猛地像被掏空。和妻子“失联”的那些天,陈果在家担惊受怕、寝食难安,很少提笔的他,竟然坐在了书桌前。

“亲爱的老婆……”这竟是陈果第一次把“老婆”二字说出口。在纸上,在笔端,陈果找到了感情释放的出口,过去羞于向王冉燕说的柔情蜜意尽数变成文字,诉思念,讲担忧,表赞美。

一周后,王冉燕平安归来,夫妻俩心底波涛汹涌的情绪,只一个对望的眼神便了然无痕。“我俩就是这样,没有过多直白的表达,都挺含蓄,心照不宣。”

不久,陈果寄给王冉燕的书信送到了家里,“当时我一个人在家,”王冉燕一脸茫然拆开这封信,第一句话已让她情感决堤,泣不成声,“他平日里从不会说这些话”。到后来,王冉燕竟再不敢看这封信,“看一次哭一次”。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如果还有书信,永不相忘于江湖。

原标题:见字如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