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跨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宣布,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泰瑞沙中国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不日即可在华正式上市。从阿斯利康正式提交上市申请到获批,不到2个月时间。
这被看作是医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之一,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的新药市场大门终于敞开。
国家食药监总局于2017年3月17日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被视为新药批准加速的助推器。其中特别提到:鼓励国外新药更早阶段就进入中国开展临床试验,鼓励国外新药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简化审批流程,对具有临床优势的药品积极给予优先审评支持。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曾公开表示,目前新药的审批效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相比美国还存在差距。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新规能最终落地,将大大缩短进口新药在境内的审批时间。
可以想见,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进入中国人的选择范围里,新药上市慢的难题或可破解。
从22000件到8200件
泰瑞沙获批上市,令阿斯利康(中国)临床研究部总监顾娟红心情非常激动。
“这两年变化很大,审批速度快了很多。”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了解,一种创新药被研制出来后,首先要向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临床研究申请,通过后的临床研究通常又包括Ⅰ、Ⅱ、Ⅲ期;其次,在完成临床试验后再提交注册上市申请,通过后才能进行药品规模生产上市。
“获批需要排队,以前排队时间很长,再加上向CDE的审评审批申请和向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申请是先后进行的,而不是像欧美国家那样平行进行的,因此处理时间又会更长一些。”顾娟红说。
2017年两会期间,毕井泉公开向媒体解答了新药为何上市慢。
“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方面,国外临床试验结束Ⅰ期,在进入Ⅱ期才允许到中国申请,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就比别人晚一段时间;有些知识产权政策未落实;医保报销目录调整不够及时;药品审批时间较长,因为国内药品审批力量较小,美国药品审批中心有5000人,而国内截至2016年底增至600人,效率有待提高。”毕井泉说。
正因如此,一些创新药在中国上市比海外晚几年,对医药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顾娟红介绍说,一些制药公司倾向于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类别的患者做多中心试验,因为获批时间有差异,多中心试验就很难同步进行。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待审评药品注册申请数量,在2015年最多积压达到22000件。
改变正是从那时开始。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提高审评审批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等五条主要目标。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6年底,待审评药品注册申请数量减少到近8200件——以化学药品为例,2016年接受化学创新药申请240件,较2015年增长了18%,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和新药上市申请分别较2015年增长37%和81%。
泰瑞沙的上市获批则是这一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
阿斯利康于2014年6月3日提交了AZD9291的临床申请;2016年9月3日其临床申请出现在第十批拟优先审评名单中;2017年2月3日其提交的上市申请出现在一个月后公布的第十四批拟优先审评名单中;2017年3月24日获批上市。
从正式提交注册申请到获批,不过两年半时间,上市申请更是不到2个月就获批,距离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加速批准(2015年11月13日)也仅晚15个月左右,这让包括顾娟红在内的不少业内人士备受鼓舞。
一种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大约需要投入10亿美元,花费十年时间,成本很高,而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起步又比较晚,所以并不占优势
十亿美元和十年时间
如今,创新药审评审批改革仍在持续进行中。
2017年3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动了进口药的临床试验和上市获批提速。
其中提到,对于在中国进行的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完成试验后,可直接提出药品上市注册申请,不用再报药监部门审批。
再比如,按之前的规定,在中国进行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的药物,应已在境外注册或者已进入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如今标准放宽,进口新药上市申请,可国内外同步递交试验申请,节省了部分时间。
诸如这样加快流程的细则还有很多,知名制药公司默沙东全球副总裁、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卿,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我们看到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对药品质量的重视。我们感受到这种变化,同时受益于这种变化。”李正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2017年3月公布的第十四批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公示名单中,有默沙东关于“依巴司韦格佐普韦片”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而在往期的优先审批名单中,默沙东的新药也多次出现。
为让一些显著性高的新药更快被患者使用上,李正卿还建议建立特种病的快速审批机制,比如癌症免疫疗法,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已经或计划快速审批,获批速度比以往要快很多。
“我希望不久的将来,通过政府及各方的努力,中国能够与其他国家同步上市创新药物,甚至早于发达国家,造福患者和公众。”他说。
诸如默沙东、阿斯利康这样的跨国制药公司巨头,显然是受益于改革的。而对于中国制药公司来说,能在几乎被跨国制药公司占领的创新药研制领域参与竞争,已属不易。
“这是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里面全是‘大鲨鱼’。”歌礼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劲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他介绍说,为让患者尽快用上先进的创新药,歌礼基本不做临床前期的自主研发,而是通过收购一些已经在欧美国家完成临床试验Ⅰ期并稳定下来的创新药的方式,来助推研发。
“一种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大约需要投入十亿美元,花费十年时间,成本很高,而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起步又比较晚,所以并不占优势。”吴劲梓说。
歌礼的丙肝新药丹诺瑞韦上市申请已被纳入第十三批优先审评程序名单之中,这是歌礼自主研发的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已获“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支持。
“我们主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自主研发。这其实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如果说十年前药企做创新药需要从头做到尾,如今行业已经发展到十分细致的阶段,60%以上的公司都通过收购来加快自己的研发。”他说。
当然,创新药能否受到患者认可,最关键的仍是产品效果和性价比。吴劲梓举例说,歌礼有一款创新药与某跨国制药公司的同类药品对标,不但在临床试验的效果表现上更好,而且定价远远低于对方。
“可以想见,我们的药上市的话,肯定会受到患者认可的。”他说。
原标题:新药上市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