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传感及通讯研究副所长欧阳勇(前一)和研究团队在能源传感及通讯研究实验室
上周五下午,兴隆湖畔成都科学城内,座座拔地而起的楼宇折射着春日的阳光。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大楼的办公室中,尽管快到下班时间,肖伟仍忙得不可开交。他的时间用分来计算,见了一个合作对象,马上再开一场会,然后布置接下来的工作。
作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所所长,肖伟团队的新能源汽车可拆换电池和电池储能系统,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他忙的是为成果在商业上的推广和应用进行探索。而如今,商业合作进展神速,预计下半年,他的公司就将成立,产品也将在成都的市场上开始应用。
这是他很长时间的梦想。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专家,他立志要找到电动车在国内得以大规模推广的有效方式。去年3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落户成都,这是成都开展“校院地协同创新”引入的重要校地合作平台。毕业于清华的肖伟,带着技术,成了研究院首批入驻的成员。
也正是在平台的有力支持下,肖伟的项目仅一年多时间,就在成都的市场落地“生根”。
去年春天来到兴隆湖畔,那里还是一片在建工地。时隔一年,已是一片繁华景象。清华大学的招牌很醒目,紧挨着的楼,挂的牌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人将这样的效率称之为“成都速度”,这也彰显了成都对科技创新坚决推进的态度。
成都的高校资源本就众多,引入清华、北大、同济、北航等国内一流高校落地合作,这对成都的科技创新发展,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平台里,有肖伟带领的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团队,也有飞轮储能技术研究团队、纳米绝缘表面材料研究团队……
这些专家和团队,每个都代表着所在领域的一流水准。有了校园地协同创新的政策机遇,这些项目从研发到落地,都有了政策上、资金上、资源上的大力保障。而成都,更是拥有了这些技术创新的项目直接落地本土市场的,造福本土市场的机会。这也正是我们即将看到的,双赢的未来。
机遇
他带着技术来到兴隆湖畔
时光倒退到去年年初,肖伟从供职10年的企业辞职了。那是一家居于世界500强的国内汽车名企。
在那期间,肖伟的团队研发出了一款优质的电动汽车。然而,公司放弃了这款产品的投产。“当时都认为车子虽好,但在国内很难卖出去”。肖伟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推广的商业模式和公共配套,是问题的关键。
肖伟失落的同时,也萌生了强烈的决心。“我一定要找到电动车在国内市场的正确推广方式”。带着这股劲,他去年年初选择了离职。
正在这个时候,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正加紧筹备落户成都的事宜。这是清华大学在西部的第一个,更是唯一一个二级官方机构。这也是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在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过程中,一次令人瞩目的校地合作。
这个平台汇聚着人才、资金、项目,不仅是一个自带天使投资具有孵化器性质的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同时还是一个投资平台。
筹备过程中,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处募集尖端的能源类项目。负责筹备的清华大学机电系教授找到了肖伟进行沟通,机会就这样来到了面前。
2016年3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正式落户成都。肖伟成为研究院首批入驻的成员,进行新能源汽车储能方向的研究和市场应用。那一批,研究院共有6个项目团队入驻。而肖伟与其他5个团队一样,都将享受到平台带来的研发资金、资源上的极大惠利。
原标题:怀揣新能源汽车梦想 一年多就在成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