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0日讯 5月10日下午,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名校高峰对话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以下简称“名校高峰对话”)举行。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创新引领,共创未来”,聚焦于探讨全球化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以及策略与方法。10余位创新创业领域国际顶尖的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演讲与圆桌对话,就“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等议题,合力破解高校创新创业瓶颈,分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经验,围绕中国的创新创业工程展开深入交流,建言献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介绍,国内112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订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还有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积极有序推进。全国有137所高校、50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合组织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但他同时也提到,目前有部分高校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只是部分学生、少数教师参与的小范围事情,是应对当前经济上升压力大而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不组。同时,创新教育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高校还没有抓准问题关键,制订政策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时效性。此外,高校的创新教育推动力度还不够,一些地方和高校还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口头上,局限于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中,没有真正落实到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培养机制等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当中,还没有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实践上。目前,从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来看,瞿振元认为,要抓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始终围绕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
培养创新人才,国内高校有哪些有益探索?吉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介绍,吉林大学切实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构建了学科综合、创新、开放三种环境下的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五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坚持推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在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一流管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思维。在实际操作层面,吉林大学按照“一区两园四平台”的载体建设思路,扎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教育,也有其独特特点。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看来,它主要表现在,第一,利用互联网能够更广泛、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第二,正因为是海量的信息,指数级爆发的信息,我们就需要更加理智、冷静、平和来甄别这些信心,而不是照单全收,因此这里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第三,那么多资讯涌来以后,还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判断。不但要独立判断,而且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理性的选择;第四,加强互动,不是单向一味读,一味接收,而是要输出,要权变、权衡、变通。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高文兵认为,需要立足大学建立(托管)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请大家放心地立足大学来投入。同时,大学需要高明,不需要精明,高校要厚植土地,长期积累。此外,高校要鼓励和支持大学学生教授创办科技型企业。就像当年的斯坦福周边出现了硅谷,它取决于三大要素,政府的准入、风投的主动和大学的开放,
实施创新教育,国外知名高校怎么做的?在今天的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阿龙·切哈诺夫表示,创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头脑思维方式。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极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国家。他介绍到,以色列有着很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它鼓励学生们站起来去挑战传统,人们不会问别人该怎么做,而是直接自己采取行动,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取得了创新。
作为今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名校高峰对话活动自2015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汇聚了国内外教育相关部门的领导与世界各国知名大学和学院的校长,以及创新创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享经验观点,共谋高校创新创业大计。
为了激发中美青年的创新热情,中美两国于2014年开启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纳入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今天起,2017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也正式启动。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方军介绍,这个大赛不仅仅在学生之间和大学之间进行,而且得到了很多跨国公司和中国大企业的支持。他表示,在中美两国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中美人文交流日益紧密。青年是人文交流的先锋,青年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中美两国大国的新型关系,希望中美创客以此作为大赛的契机,加强交流,收获友谊。同时也希望青年创客们发挥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赛出佳绩,赛出水平。
原标题:名校齐聚成都高峰对话 探讨高校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