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全球视线一致向东。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聚集了130多个国家及诸多国际组织代表,其中,包括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领导人。
一呼百应,有没有?好比一场全球性的嘉年华!经济的探险家们,发现了动力充足的新大陆;地缘政治家们,看见了全球治理新的制衡力量;全球化的倡议者们,打开了合作共赢的新维度。而普通的中国人感受到什么?自豪,责任。
“驼队和善意”“宝船和友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警句频出,令人回味。其间的大格局、大情怀,全方位彰显大国气质。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挺进,中华文明的复兴梦,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
如果说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犹如一部历史大剧,那么,北京之外,主线之外的各个支线,也正上演着一个个“一带一路”的精彩瞬间。比如成都,5月12日就正在召开2017“一带一路”中欧(成都)创新合作峰会。其背景,是2017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盛大召开;其主题,是与“一带一路”精神一脉相承的“创新、合作、共享、共赢”;其诉求,则是紧密地围绕“一带一路”历史发展机遇和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探寻中欧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模式,引领区域合作不断迈向纵深。事实上,成都全球创交会本身就是“一带一路”“创新之路”的精彩注脚。47个国家、58个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参与,4名诺奖得主、20名中外知名院士、53位全球知名高校负责人等共1200余嘉宾出席,600余家知名企业和机构以及150多家创投机构参加,交易金额达到240.25亿元。不俗的成绩缘于世界对创新的共识。同时,从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传来消息,四川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目前已制定实施,其中,成都将唱重头戏,今后5年,一个国际化的成都将呈现于世界。
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成都,正在重温历史的荣光。绵延千年的丝路,有成都的过去,更有成都的未来。
没有大漠孤烟直,也没有琵琶胡声怨。有的,是“九天开出一成都”的得天独厚,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商旅云集。正因为此,成都不仅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产品源头”,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地理源头。早在两千多年前,成都的蜀锦、蜀布、枸酱、铁器就在马蹄哒哒中,一路行销遥远的大夏(今阿富汗)、掸国(今缅甸),乃至遥远的地中海。从成都一路向西向南,商旅长长的背影后面,是异域文明与古蜀文明的不断碰撞、迸发。如果说丝路象征着开放、包容、多元,那么,成都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值得一夸的是,成都的丝路不仅输出货物,还输出思想。央视财经频道的纪录大片《丝绸之路经济带》第四集“丝路·货币”,说的就是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宋朝的成都人用桑树皮和叶子,制作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交子“承载了中国的金融智慧”,而聪明的成都人,则改写了世界金融史。
历经千年,跨越千里。正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部大型纪录片所言,成都不仅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蓉欧快铁。这条铁路,一端是成都,一端对接欧洲大陆新兴的交通枢纽波兰罗兹,是亚欧大陆桥上的物流大动脉。它的走向,几乎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重合,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时代内涵。自2013年4月26日首发,到2016年,蓉欧快铁共开行460班,开行数量跃居国内中欧班列首位,占中欧班列总量的26%。而沿路搭乘蓉欧快铁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已经达到1200家。如今,随着蓉欧快铁南线和北线的开通,以及成都铁路港“单一窗口”的正式运行,这条大动脉的广度再次拓宽。再加上全国航空第四城、自贸试验区、全球创交会,“一带一路”中,成都的戏份足够分量。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正在开创几百年未有之新局。
厉害了,我的中国!我的蓉城!
原标题:评论:“一带一路”,我的中国,我的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