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本报资料图片 刘阳 摄
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目的所在。为了实现城市永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因势而动,基于成都城市自身定位,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迄今为止,成都已经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获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殊荣。
报告如是说
加强依法治理。深化法治成都建设,让法治成为城市最显著、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大力提高立法质量,积极构建适合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规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三条底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让守信者一路畅行,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推进系统治理。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的重心下移、职能下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村(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能力,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和机制,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提升智慧治理。大力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入推进网络理政,构建城市智慧治理新模式。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构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大力运用智慧化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实现民生服务智慧运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强化精准治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无盲区。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精准对接,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科学化管理之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用科学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总体规划的协调性、专项规划的精准性、城市设计的兼容性。加强城市公共管理,提高日常保洁、设施维护、安全保障、应急管理整体水平,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专家这样看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学者 邓长春
立足“共建共治共享”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福祉。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学者邓长春认为,要提升成都城市治理水平,必须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共建共治共享”。
邓长春认为,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精准治理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系统治理要求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依法治理要求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精准治理和智慧治理则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智能手段对城市进行现代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国家的法治化。因此社会治理要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治理规则体系,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除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也需要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邓长春认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法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成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凝聚社会治理共识,拓宽最大限度实现社会良好治理。邓长春建议,可以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完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必须要运用大数据思维。邓长春还认为,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腿,将整体提高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一线抓落实
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 力争“面子美丽、里子干净”
“你好,我是街长王孃,自行车要停在非机动车停放点,请你把车挪一下。”5月16日上午7点半,青羊区少城街道,吃过早饭的王孃戴上红袖套,邀约老搭档徐婆婆一起走出家门,他们时而撕下几张新贴的小广告,时而劝阻停放不规范的自行车,忙忙碌碌,不亦乐乎。
今年78岁的王孃,是奎星楼街25号大院的院委会骨干,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环境监督员,俗称“街长”。目前,“街长制”已经在少城街道运行了1个月,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介绍,所谓“街长制”,就是将各片区按照路段进行划分,在指定区域内设定1名或多名“管理街长”,负责该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安全等巡查劝导工作,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劝导、立即上报。同时,社区和街道还召集商家居民拟定了《街区环境维护公约》,对居民和商家日常生活、经营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规范。
王孃所负责的这条街道,只是我市今年启动治理的3016条背街小巷之一。日前,市城管委(治理办)召开全市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专题会,对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市容秩序、广告招牌、垃圾收运处置等方面整治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城管系统全员行动、全力以赴、全区域、全时段开展了重治严管行动,提升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开始,市城管委分6个督查组同时出发,对五城区、高新区开启全面、全域督查。整个过程属于暗访督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并将督查结果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布,形成高密度、高频次监管。“从交办、落实、监督检查、考核,形成监管的闭环管理。不但要对问题本身进行整改,更需要落实常态化的监督管理,形成长效的监督管理办法。”市城管委(治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督查的问题都会进行跟踪回访,还要加大反面典型曝光力度,对整改不到位的记录在案,对不作为、慢作为、不善为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出问责建议。
成都各区(市)县纷纷摸底排查所在辖区的背街小巷,梳理背街小巷存在问题,建立台账,采取措施进行大力整治。比如青羊区、彭州市探索“巷长制”,对背街小巷的乱象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建立商家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维护经营、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市城管委照明处也启动了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城市照明设施综合管理提升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照明维护管理质量水平,保障背街小巷照明设施高标准运行。
部门有举措
市委政法委:
深入推进平安成都、法治成都 和过硬队伍建设
记者从市委政法委了解到,为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我市建设起“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安全网。随着平安成都建设步入信息化时代,全市建成天网探头2.5万个,“雪亮工程”覆盖483个村(社区),探索推广天府广场智能合成作战模式,初步形成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
5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坚持“先自治、后整治”的原则,全面整治完成2390个“三无”院落,初步完成160余个农村集中居住区整治,整治后院落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同比下降90%以上,组建39万三级网格员队伍,牢固了基层治理能力,人民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此外,围绕“法治成都”建设,成都扎实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后发先至”,开展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和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培育法治文化、形成法治风尚。并从强化政治建警、能力强警、从严治警、科学用警等方面着力,锻造出一只过硬的政法干部队伍。
市城管委:
推出智慧城管APP“智信” 加快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建设
在提升智慧治理方面,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战略,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建设“智慧城管”。为搭建成都数字城管“智云平台”,我市研发了智慧城管综合应用APP“智信”,创新推出数字城管的“全移动”工作模式。
记者了解到,依托我市政务云中心、公共地理信息平台,有机整合城管通、处置通、领导通等城市管理移动终端,搭建成都数字城管“智云平台”,研发了智慧城管综合应用APP“智信”,将数字城管工作者从办公室里解放出来,织就了一张不受时空限制,全时段、全市域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同时,将完善数字城管监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市级平台系统“迁云”建设,启动市、区(市)县数字城管系统软件统一和集中部署工作,深化街道指挥系统平台应用。
加快智能监管平台的建设,建设智慧环卫、整合运用高速无线通讯、RFID、智能视频识别等技术,建设从作业前端到处置终端全链条链接的智慧环卫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智慧照明,推进路灯单灯控制试点运用,加快推进“智慧照明”大系统建设,建设智慧道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数字监管中心建设、城市道路桥梁监控中心、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三期)建设。构建统一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建立成都市城市综合管理数据资源中心,拓展环卫、市容、市政、执法等智慧城市管理应用。
市民有愿景
愿景1 希望营造更优美的城市环境
金牛区金泉街道迎宾路社区居民肖苏军:每天下班时,我都能看到城管在街头巡逻的身影,工作作风细致又扎实,不得不感叹街道的整齐有序,他们功劳很大。城市管理与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城管的工作人员能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好重治严管专项行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营造更为优美的环境。
愿景2 希望更多地参与院落“自治”
留德海归人员叶鑫:在国外念完大学后,看到成都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我坚定了回国工作的决心。刚回来不久,就遇到了“三无院落”整治。在整治的过程中,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指导下,业主委员会、院委会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基本上整治的每一个步骤,都征求了业主的意见,而且很快得到了落实。作为业委会成员,希望我以后能更多地参与到院落的“自治”里面来!
愿景3 希望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四川航空职员夏雨星:不仅我自己在单位里会接受各种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课程,我的父母也在社区多次参加了由律师主讲的各种普法宣讲,父母的法治意识逐渐提升,周围的人法治素养的提升,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王虹 李霞
原标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