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 “倒糖饼儿”
糖画约起源于16世纪,在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汉族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
糖画在四川被称为“倒糖饼儿”,是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主要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1986年,锦江区糖画协会成立;1993年,成都市锦江区被文化部授予“民间糖画艺术之乡”的称号;2008年,成都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糖画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和美好的想象,无论在庙会、集市还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欢迎的汉族手工技艺之一。
四川糖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一般分为以下一些品种:大货,是指体型较大构图复杂的作品,诸如龙凤、孔雀、狮虎、花篮、金鱼等;小货,是指体 型偏小工艺简单的作品,如单个的虫、鸟、水果等;子子货,即直接倾倒的一个个圆形糖饼儿,这种技艺要求艺人手腕灵活,动作利索,倾倒过程中直接形成一个个状如钮扣的小圆饼,中间绝不拖泥带水,最能体现糖画艺人的基本功;丝丝货,是以糖液所形成的缠绵的线条来构图,类似于国画中的白描和西洋画中的速写,又有中国汉族民间剪纸的神奇韵味。此外还有板板货、填装货、拭皮子、按头子等诸多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