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这些建筑 改变了成都这座城市……

2017-06-27 07:2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荣杜易。

设计方面保留了中国民居特色。

大部分建筑材料都取自当地。

|编者按|

建筑也是一种文化,它传承着城市的历史内涵。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楼宇功能,抑或是建造地点,都烙下时代独特的印记。这在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显得尤为明显。

成都的历史建筑,可以说是成都历史的沉默见证者,它在今天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旁,在喧嚣的闹市里,从容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拿华西坝迄今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来说,这些青砖碧瓦、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经典建筑,其布局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庙堂建筑的层层递进、威严幽深,而呈错落有致、闲适大度、开放包容、散落有序的格局。它静静地伫立于成都喧闹的主干道一旁,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但,建筑又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或一群人苦心孤诣完成的。尤其是那些生命力顽强、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经典建筑,更是耗费了设计者、建造者乃至使用者巨大的心血、劳动和智慧。换句话说,当年在营造这些建筑时,一定发生了许多我们今天未必知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在很大程度“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内涵,并随同建筑师的“作品”沉淀在人们的记忆和缅怀之中。

本期起,请跟随我们的足迹,去看看成都“老建筑背后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来欣赏那些富有人文氛围、徜徉着时代光影的著名建筑。

一百多年前,一群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传教士来到成都兴办学校。

这群人将世界发达国家的地质、地理知识,园林、建筑技艺带到了成都。

他们填平低地,挖掘堰渠,开辟出当年成都最平坦的道路,道路两旁栽种上了适宜成都气候、土壤的树木。

他们广修校舍,且将这些校舍与中国建筑相结合,建成了极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群,给成都带来别样的风采。

成都,这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城市,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综合中西方建筑工艺元素”的新地标。新式大学建筑在川无先例

华西坝上,如今还挺立着多处一百年前的老建筑。这,也是成都首批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它们是随着当年到成都办学的传教士们而来。

1905年,在成都的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决议在四川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大学。

1906年英国圣公会、公谊会,美国浸礼会,美以美会和加拿大循道会等在成都联合创办教会大学,由于是由5个教会联合创办的,取名华西协合大学,成都人则更习惯于称之为“五洋学堂”。先成立了协合中学一所,4年之后成立了大学部。

新式大学建筑在四川并无先例。经过一系列招标和竞赛,来自英国的荣杜易得标。

实际上,荣杜易对于华西最大的贡献并非他设计的几处建筑,他甚至对于整个华西坝进行了整体规划,为华西协合大学后期建设提供了框架。

在修建过程中,大部分建筑材料都取自当地,例如在成都三瓦窑一带定制的砖瓦,来自四川西部高山的木材,从岷江上游河岸采集的石灰石等。然而,建筑用的铁钉和玻璃等,主要是从汉口和上海甚至是国外购买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西坝修建中,几位加拿大籍工程师功不可没。建筑师李克忠任建筑总监时间不算长,但他是实现荣杜易蓝图的先行者。而叶溶清更是从1910年起便负责校园建设达十八年之久。继他之后的苏继贤,人称“苏木匠”,则从1925-1950年担任建筑工程师,负责校舍的修建和维修。荣杜易:糖果世家的叛逆者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这个人:为华西坝提供整体设计的设计师——弗雷德·荣杜易。

弗雷德·荣杜易,1860年出生于英国的斯卡布罗,他的家族跟建筑基本上扯不上什么关系。荣杜易家族算是英格兰北方的一个名门望族,从事食品行业。他的父亲约翰·荣杜易是当地著名的粮食供应商,他的哥哥小约翰·荣杜易,从事咖啡和茶的贸易。而他的家族中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亲戚,是英国最为著名的甜品巧克力制造商,生产出了诸如KIT KAT巧克力这样的品牌。荣杜易的妻子玛丽·安·格雷也是来自一个从事食品行业的家族。

原标题:华西坝与英国建筑师荣杜易(上)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