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美的多利农庄
关键词三: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田园的清新混合着美式咖啡的醇香,坐在多利农庄的LUX咖啡厅,窗外是整齐的有机农田与荷花盛开的大片荷塘,这样的“混搭”令游客们身心放松,享受着回归大自然的美好。自从今年3月,多利农庄核心示范区建成开放以来,慕名而来的考察团队、各地游客可谓络绎不绝。
成都多利农庄项目负责人张同贵介绍,多利农庄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质量效益为核心、绿色发展为根本、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的理念,确定了“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等建设主题,激活都市农业的多业价值、乐游价值和安居价值,打造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全产业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都市有机农业小镇,形成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城乡统筹的综合示范效应。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思路办法,在郫都区,推进融合发展,采取三次产业联动打造的新农村新景点随处可见,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成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友爱镇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正积极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新民场镇,积极开发中国旅游双线原点地理资源,整合辖区花卉种植、现代有机农业基地等资源,着手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我们正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努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的田园综合体发展,重点推动乡村旅游、川菜食品、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着力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郫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川菜工业旅游景区建设,结合集中连片发展的农业和林业大田景观,全区正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和乡村酒店,加快打造集川西民居、特色林盘、农耕文化、农业体验、工业参观、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争2017年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值13.7亿元,接待游客超过650万人/次。
【访谈篇】
建全国一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区
——专访郫都区相关负责人
郫都区作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将坚定不移落实市委“西控”战略,坚持全域双创,推进创客郫都品牌建设,坚持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郫都区在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计划201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力争到2020年底,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区。
一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努力在郫都区承担的重点改革试点任务上取得新突破,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全省和全国农村改革探索新路。
二是坚持全域推进、重点突破。立足于“双创高地、生态新区”建设大局,统筹谋划、全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亮点。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汇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合力。
四是坚持系统集成、综合示范。坚持攥指成拳,集成涉农政策、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要素,聚力推进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美丽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集中展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成效。
原标题:“西控”落地 激发农业农村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