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锦江,心系香江。20年前,在香港,他们或刚刚出生,或蹒跚学步,或年少懵懂;20年后,在成都,他们或热血创业,或全心求学,或逐梦艺术。在20年的岁月变迁中,这些香港青年情牵蓉港。
他们奔跑在草木葳蕤的锦江边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漫步于灯火璀璨的维多利亚港饱览世界三大夜景之最;他们投身于天府软件园火热的创新创业项目,捕捉着中环林立的写字楼里高效的市场运营规则;他们坚信着成都将为更多香港人才带来机遇,期待着蓉港交流合作明天会更好!
【回归·团聚】
成都发展潜力非常大!
7月1日,在蓉求学4年的香港学生陈家明,跨越1600公里的距离,从成都回到了香港,去赶赴一个几个月前就定下的家族之约。
在香港旺角的一家酒楼里,他的长辈、同辈、后辈家族成员们都在等待着他的回归,等待着与他一同在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这个普通和乐的香港家族久别团聚。
今年21岁的陈家明是四川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的学生。2011年,他接到在成都工作的姨父的邀请,到成都来看一看,就是这一看,让他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我来的时候,还没有IFS和太古里,但春熙路热闹繁华的氛围已经非常好了。”
2013年,陈家明报考四川大学,如愿被录取。在这四年的时光中,他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见证了成都的飞速发展,“成都地铁线路在不断增加,像IFS、太古里这样繁华的商圈也越来越多,高新区高楼林立,世界级的高端酒店不断入驻。”
放眼未来,陈家明有自己的思考,“成都近几年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对创新创业也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我看来,成都与香港在人才交流方面有很大的合作前景。”
【奏乐·逐梦】
来成都,这个决定没有错!
“我是在1997年出生的,今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我也刚好20岁。”在四川音乐学院,刚刚结束了一门专业考试的香港学生孙维宜为故乡送上了祝福,“祝愿香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更加繁荣!”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不少港商看到了内地的发展机遇,陆续前往内地经商,孙维宜的父母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父母在上海的缘故,孙维宜决定在内地报考大学。为何会选择来成都求学?这位生于1997年的姑娘给出了坦率的答案——追星和逐梦。
“我一直认为应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欢钢琴,喜欢李云迪,所以我来到了川音。”对梦想的热情,对专业的热爱,让孙维宜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奖学金,也让她在成都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精彩的一笔。
在两年的蓉城时光中,成都多元包容的文化、浓厚的音乐艺术氛围、可口的美食,也成了孙维宜钟情成都的重要原因,“香港与内地关系越来越紧密,香港学生在成都可以接触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成都城市音乐厅的建设,也正寄托着孙维宜对加深蓉港音乐艺术交流的期待,“希望蓉港两地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演出。成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川剧就是其中之一,而香港音乐比较追随潮流。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可以让香港和成都的学生互相交流演出,也可以在高校里开展更多交换生活动。”
“来成都,这个决定没有错!” 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孙维宜开朗地笑着。
【拼搏·创业】
成都能让我拼一拼!
六年前,在香港读高中的肖羲清并没有预料到,他会去到一个叫作成都的陌生城市交流,会决定在座曾以为比较落后的内地城市攻读大学,会全力以赴地在这座城市拼搏创业。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他参加的一次蓉港青年学生交流活动。
2011年,肖羲清跟随交流团,踏进了成都这座陌生的城市。没有想象中的贫穷落后,没有曾经以为的冷漠疏离,肖羲清在成都,感受到了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经济活力,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
“成都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我要到这里来念大学!”那一年肖羲清下了这样的决心。2013年,肖羲清在从双流机场赶往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到的路上,看到高楼林立的街区,拔地而起的高架桥,规模巨大的环球中心,再一次对成都的发展速度感到了震惊。
来成都,于肖羲清而言,并不是说走就走的任性而为,而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深思熟虑。
在成都开始求学的那一刻,肖羲清就做好了扎根成都,拼搏创业的准备,“成都有更多的机遇,更大的施展空间,这里能为我的创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符合我的理想,成都能让我拼一拼!”
作为四川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主席,肖羲清一直致力于推动川港青年间的交流,希望更多的香港青年加深对成都以及四川的了解,发掘更多发展的机遇。
与此同时,肖羲清也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开始推动一个服务管理类项目,“我了解到成都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全面为创业人才和项目服务,同时,我真诚地希望,成都以及四川可以为我们这些想要留在成都创业的香港学生提供更多的配套政策。”
即将毕业的肖羲清已与一个创新孵化基地联系,对于未来,他说:“对成都有信心!”
本报记者 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