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 百年前老成都咋个纳凉?

2017-07-06 07:0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凉棚下吃饭喝茶。

煮老鹰茶。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没有空调、电扇的那些日子里,百年前的成都人是如何熬过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做到“顺四时,适寒暑”的呢?

成都四周环山,盆地少风,夏天潮热温湿,传统的纳凉避暑法子延续千百年。

俗话说得好,大树下面好乘凉。往蔽日遮阳的树下一坐,喝口热茶,微风一吹,小汗一出,好不惬意。

在唐朝,人们就喜欢搭建凉棚以供人避暑。在没有树木的闹市,夏日里成都的商户也会撑起凉棚,供人餐食和茶水,颇有些现代户外“纳凉晚会”的意味。当然,“纳凉晚会”应该是有钱人的消遣,劳苦大众更多的还是喜欢方便简易的凉棚。

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说,老成都们夏日避暑最喜欢喝一种解暑清凉又便宜的老鹰茶,也就是俗称的红白茶。这种茶由红茶与白茶混合而成,是最低档大众化的饮料,两三分钱就能买一大包。一到夏天,路边的干杂铺里都能买到。

伙计干活累了,浑身大汗,端起海碗,咕咚咕咚一口就是一大碗,很是解暑。盛夏的中午或晚上,出苦力的人往往还用茶水泡饭,上一点豆瓣或泡菜,就是一顿饭。

成都街头有不少乐善好施之人,一到夏天,就在自家门口摆上免费的茶水摊,用干净的小木桶装满煮开的茶水,备上几只土碗,用纱网布一搭,避免灰尘和蚊虫。走累了的路人或轿夫苦力,人人都可来上几碗。

河边洗澡纳凉。

稍微讲究点的人家,就不饮用红白茶了,而是另一种清凉解暑的圣品——银花露。现在银花露在成都几乎已绝迹,但在老成都,每到夏天,家家中药铺都备着有。

柜台前放着大炉子,上面一口锡制的蒸馏锅,里面蒸馏着金银花水,从早到晚。有客人来时,伙计用杯子接一些蒸馏管下流出的金银花水凝露,再冲沸水,加蜂蜜,不仅退热解暑,更是清凉甘甜,广受老成都的喜爱。

挑水

入夜了,成都人拖出竹马架子或两张长条凳,一卷竹席,小巷街沿成为纳凉的好地方。打着光胴胴的人们将竹席往地上一铺,大人扇着扇子,闲话家常,小孩在长辈们扇子的凉风下酣然入睡。

月亮渐渐移到中天,凉风习习,一天的暑热被夜晚的凉风逐渐吹散。刘孝昌说,讲究的老成都更喜欢楠竹做的竹凉板,能用很多年,而且是越睡越凉快。

送水车。

草鞋、斗笠、折扇,热天出门必备。

除凉板、竹席、扇子,夏日纳凉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法宝——蚊香。老成都的纸火铺从冬天就开始为准备蚊香而奔忙了。将土白纸裁成3尺长、两指宽的纸条,卷成纸筒,里面填上陈艾、桔子壳、青蒿、野菊花等避蚊材料。

还有必不可少的材料黄鳝骨粉末。刘孝昌说,这是因为黄鳝骨有血腥气,可诱使蚊子前来。每到黄昏时分,就有小商贩挑着担子,上面一卷卷蚊烟,一卷不过一两分钱,放在凉板下,能燃四五个小时,包你一夜睡得安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

/背景资料/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1919年在中国共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

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

老照片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

原标题:老照片揭秘老成都 百年前老成都咋个纳凉?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