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一轮产业 六成向东进区域转移

2017-07-06 07:48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五大分区

差异化发展

东进区域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南拓区域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

西控区域

制造业将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区域

将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突出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中优区域

将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逐步疏解一般性制造业,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总部管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成都将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昨日下午,成都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在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未来五年,成都市将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大分区差异化发展

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大格局中,成都工业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做强特色园区支撑。”施跃华表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格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

其中,在“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在“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

“西控”区域的制造业将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区域则将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突出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中优”区域将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逐步疏解一般性制造业,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总部管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推动制造业重心东移

在东进区域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

五大分区中,“东进”区域的龙泉山东侧被作为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域和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承载区域。施跃华表示,将推动制造业重心东移,促进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等重点区域工业加快发展,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

“上一轮产业规划中,全市规划的40个园区主要的弱点是产业特征不鲜明,原来安排布局的园区承载能力不够,现在工业用地用超,必须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的园区不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在原来园区大部分都没有体现出来。”施跃华表示,空间是承载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些原因使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新一轮发展中的‘东进’区域,我们率先进行了重新规划、重新调整。”

他指出,未来成都发展的新一轮产业,包括成都制造2025,重点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差不多有百分之六十要向‘东进’区域进行转移。”

施跃华表示,“东进”区域,例如简阳新城、淮州新城,发展区域和发展环境都非常好。“我们按照中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定位,同时按照产城一体、新区就是新城来实施我们的安排和布局。”

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

未来5年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园区

在园区建设方面,施跃华指出,将在布局与规模确定上,严格按照新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注重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联动,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既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又注意保持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在产业选择上,则将科学定位园区产业方向,突出特色发展,一个园区原则上确定一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制定园区产业目录、规划建设导则和针对性的产业激励政策,吸引优质项目、优秀企业和高端要素聚集,做强园区产业特色。

“未来五年,我市将集中力量打造2~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争创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施跃华表示。

同时,他表示成都将坚持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目前我们根据成都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构建重点突出、梯度发展、接力有序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施跃华指出,经信委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并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支持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推动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转型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变。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实习记者 周霖

原标题:新一轮产业 六成向东进区域转移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