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构建产业生态圈 需要打好“组合拳”

2017-07-04 13:43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日前,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就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出部署。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产业兴城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振奋人心的成都产业强城路线图已坚定开篇。那么,什么是产业生态圈?成都将为产业发展打造怎样的生态圈?

生物学中的生态圈本指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之间自我适应、自我调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而开放的圈子里,生命体的运动带来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环境的变化,而后者又反过来强化了生物的适应性,从而推动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发生变化。把这一概念引进到经济活动中,则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大规模、标准化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终结,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转为关照消费者主权,强调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且持久性的消费需求。

以全球最大市值的苹果公司为例,手机销量每年仅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6%,却能拿走整个市场利润的90%以上,原因不仅仅在于产品优秀的工业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更重要的是将手机操作系统与手机硬件融为一体,通过网络应用把用户、软件开发者、上游代工商和企业自身紧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共生共赢、自然代谢的封闭的价值创造系统。

将产业生态圈上升到城市层面,则是指以某主导产业为核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所以,分布在一定城市空间上的产业生态圈至少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共性:

一是城市具备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如果把城市比喻为独立的生命体,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源自她依托自身禀赋而与外界不断展开的分工合作与能量交换;换言之,具有相对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是城市具有相对完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格局;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产业配置多样化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通过要素供给的规模经济和生产组织的范围经济来实现生产组织效率的增进,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市多维品质的提升。

三是城市具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理念;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就是如何在产业经济增长与空间结构治理中取得平衡。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但要想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更要发挥发在城市规划、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首先要确立城市发展的适当路径,通过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与要素供给结构优化等做法,厘清产业经济发展与空间形态演进的逻辑关系,切实做到城市业态与形态的相互促进与互补共生。

就成都而言,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生态圈,必须打好“组合拳”。

首先,科学确定工业发展方向与布局,细化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通过“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构建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到下游制造销售的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制造强市。

其次,明确新经济在产业生态圈构建中的重要连接作用,支持鼓励新经济快速成长,围绕建立成都特色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创新要素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对接,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转变。

再次,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加速集聚国际商贸资源和游客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开展服务贸易,强化成都在西部地区的国际门户枢纽、世界旅游目的地、国际购物天堂等城市辐射职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产业生态圈转变。

最后,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动三产互动融合,积极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

我们要认识到,构建城市产业生态圈,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等工作主体真正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发展思想和方法论为指引,积极投身于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伟大的蝶变进程。

原标题:成都构建产业生态圈 需要打好“组合拳”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