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今年成都音乐产业市场收入预计突破320亿元(2)

2017-12-18 08:2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项目探秘1——

梵木创艺区

打造完整音乐生态链

提起成都文创园区,梵木创艺区是音乐文创园区的一个代表。昨日记者走进位于龙泉驿区的梵木创艺区,感受这里与众不同的音乐氛围。这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艺术空间:梧桐树镶嵌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中间,流水形成的小湖泊,停留在窗台上。A区的演出场馆里,乐队正在为晚上的演出排练。“梵木创艺区是拥有音乐产业+创意设计双产业链的新型园区。”在接受采访时,梵木创艺区创始人之一余炳介绍说,这里原是成都钢管厂的分厂,一年前由他们接手后,经过重新规划、设计、改造,四川首个有着完整音乐生态链的园区初见雏形。

余炳是云南人,自称 “蓉漂”。1997年大学毕业以后,余炳就开始在成都以文化创意为方向进行创业。在涉足了众多领域后,2013年,他在锦江区有了公司的创意总部——梵木艺术馆。不到8000平方米的面积,部分用于员工办公,部分划作公共区域,作为创意设计的样板展示区。“这种模式局限性很明显,是单打独斗。”余炳说。2015年底,他在为成都钢管厂做改造设计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以此为基础,做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呢?这块土地位于成渝立交附近,紧邻地铁,“蓉漂”余炳实在没有信心将其打造为文创园区。“毕竟单从文创来看,它的收益率比不上重工业。”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思路,正好给了余炳与合伙人机会,让梵木创艺区从一片破旧的厂房中脱胎,有了现代艺术中心的样子。梵木创艺区的其中一大内容板块——音乐产业。

走在园区,余炳指着一栋三层小楼告诉记者,“办一场演唱会,你能在这栋楼里找到所有配套。”这是园区的优势,但优势不仅仅体现在集聚效应上。换句话说,园区的企业不仅多,还都是同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一旦有了共同的项目,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后的运作,将极大地减少成本。在规划设计时,余炳考虑到这点,便花了心思打造彻底的开放空间。园区的办公室都以原钢管厂的厂房为基础,余炳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框架结构,隔出楼层。除此之外,便没有了其他钢筋水泥的隔断。在沟通项目时,产业链上的企业仿佛凝聚成了一个共同体,“把商业效益和设计师们追求的自由空间恰当地结合起来,才会不断吸引到优质内容的入驻。”余炳说。如今,梵木创艺区已形成了集“音乐制作—艺人经纪—演出活动—演艺设备—作品版权”为一体的完整音乐生态链,也是四川首个具有完整音乐生态链的园区。

据了解,园区建立了1万平方米的公共艺术空间,涵盖西南最大音乐LIVE空间、录音棚、艺术展览馆等。每年固定开展“成都力量跨界艺术季”“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等大型艺术活动30余场,开展其他演出及文创活动210余场,丰富了文创产品供给。下一步,该创艺区将打造“两基地、两园区、一平台、一中心”(四川省原创音乐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四川省创意设计研发服务平台、版权交易服务中心),以“创意设计、音乐产业、文博艺术、人才孵化4个产业聚集区”为总架构,依托现有龙头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音乐产业聚落、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基地、文博艺术共生体、西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多点支撑的文创产业链。

项目探秘2——

音乐坊音乐旅游区

构建世界级音乐艺术殿堂

一环路南一段路边,正在建设的成都音乐厅雏形初现。昨日记者站在音乐厅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绿色打围防尘布已经围到了建筑的顶端。成都音乐厅是音乐坊音乐旅游区核心部分。昨日武侯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音乐坊音乐旅游区按照“国际性、现代性、音乐性”的产业发展构想,深入分析梳理音乐行业产业链,对北起新南门,东到九眼桥,南至磨子桥的整个片区约1.2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高起点的音乐产业规划编制。该项目将努力构建新型音乐产业链和文化产业体系、音乐核心区域和产业标杆、世界级音乐艺术殿堂和魅力文化名片。

根据音乐坊音乐旅游区产业规划,该项目将围绕一心(音乐厅)两轴三街多核为重点,依托院校资源,引进流行音乐剧和livehouse等现代表演资源,建设音乐大师工作室、西南民族音乐博物馆,集聚明星主题店、文创潮牌店、创新移动文创空间等跨界资源,同时在区域内举办不同规模的围绕音乐主题的文化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推动促进音乐原创孵化、演艺演出、教育培训、乐器销售、IP版权交易五大产业的成形。打造音乐坊成为国家级音乐产业示范区和音乐之都的核心推动力,构建起“世界音乐族的追梦天堂”。

工作举措——

打造现代音乐产业链

致力形成领先发展优势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打造音乐之都,我市将围绕打造现代音乐产业链,致力形成领先发展优势。我市将优化音乐产业生态,编制音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兑现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投资孵化一批重点音乐产业项目,持续开展音乐之都街头音乐活动。我市将提升音乐产业能级,重点引进和培育音乐内容生产商、互联网视听平台企业、音乐设施设备生产企业,大力推进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建设和城市音乐厅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国际音乐装备文化创意产业园、音乐坊音乐旅游区、东郊记忆音乐公园、少城视听产业园、梵木创艺区、西部音乐灯光乐园和4个音乐小镇等重大音乐产业项目。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打造城市音乐品牌,持续举办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金芙蓉”音乐比赛,推动“乐动蓉城”“乐动地铁”“玩音乐·漂成都”等音乐活动常态化;支持市场主体举办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西部音乐节、乐杜鹃音乐节、草莓音乐节、汽车音乐节、日落春浪电音节及音乐明星演唱会,打造独立音乐公社、咪咕音乐排行榜、MET原创音乐榜;依托城市音乐厅和成都演艺中心(大魔方)、云端音乐厅、特仑苏音乐厅等演艺场馆,引进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歌剧《战争与和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北方昆剧院昆曲《牡丹亭》等,邀请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德国波恩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来蓉交流演出。

本报记者 王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