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正文

邛崃:100公里旅游环线 产业与新村同步成长

2015-04-21 09:13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建一片紫色的彩林,和新房一起成长。”邛崃市道佐乡,去年3月引进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紫颐花园”园林观光项目。如今,山坡上的红叶樱花等近20万株各色苗木正茁壮成长。作为与居住相配套的产业,这片彩林在成为景观项目的同时,还将为当地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年创收约2.7万元。

如果说住房重建是“形”,为重建恢复区提供了靓丽的外貌,那么产业重建则是“神”,以增强重建恢复区自我“造血”能力为目标,做强产业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增收。邛崃市在推进住房重建之初,同步启动了产业重建。

按照“集中连片、组团式发展、各具特色”的要求,邛崃市规划构建了“一线三点五带”的产业格局,分区域连片发展茶叶、中药材、粮经、林竹和彩叶林等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业的产业格局。同时,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推动一三互动、文旅融合。

提升传统产业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

在临济镇黄庙社区的嘉林生态农场,记者见到了正在猪舍忙碌的黄庙社区23组村民孟宗财。他告诉记者,震后,他没有继续外出务工,嘉林农场开始修建后,他就来到这里打工了。除此之外,他还将家里的土地入股到农场里,相当于拿了两份工资。

“今年3月,‘邛崃黑猪’国家地标产品正式授牌,使邛崃黑猪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嘉林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场在培育黑猪配套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传统生态养殖业、现代加工业及休闲旅游业。下一步,该农场还将在临济镇建设有机循环综合体,以循环种养及黑猪代养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根据当地茶叶、林竹等传统的优势农林资源,邛崃编制了《灾后重建农林产业恢复提升规划》,重点布局连片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点。因地制宜提升传统产业,分区域连片发展茶叶、中药材、粮经、林竹和彩叶林等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业的产业格局。

“今年3月,我们成功创建‘邛崃黑茶’‘邛崃黑猪’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当地加快“规模化、市场化、生态化、品牌化、特色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同步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截至目前,邛崃已基本完成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10388亩;建成茶叶、蔬菜、中药材、猕猴桃等产业基地7.5万亩;夹关、临济2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全面开工。

一三互动 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

20日上午,伴着清晨的阳光,位于邛崃市水口镇钟山社区的俏芬芳玫瑰园内一朵朵粉色的大马士革玫瑰缓缓舒展身姿,带着晨露芬芳的玫瑰香气弥漫在田园间,与旁边缓坡上的安置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为了保证品质,要赶在10点之前把今天刚开的玫瑰摘完。”叶桂圆用眼睛在花丛中寻觅,摘花动作迅速麻利。她说,现在就在家里,摘花、田间管理能挣80块钱一天,再加上流转土地的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项目一期于去年底建成,今年能产出20吨玫瑰用于提炼精油和纯露,产值200万元。”俏芬芳家庭农场玫瑰产业项目负责人曹伟介绍,二期将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届时将建设玫瑰精油粗加工厂、游客接待中心等,初步形成玫瑰生态提取、观光兼具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农场。同时,带动老百姓种植,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在重建中,像这样的“一三产业互动”项目比比皆是,临济镇以“茶乡牧村”为主题,积极打造集特色养殖、生态旅游、品茗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计划投资9300万的夹关任坝生态农业园,水果玉米、草莓等蔬菜、水果已种植到位,形成了观赏、采摘体验等区域;而道佐乡则依托竹林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蜀西竹海”旅游项目……

“一个个产业基地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同时适合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建安置点,我们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植入旅游元素和功能,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

文旅融合 盘活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一镇一品,串珠成线、连线成片”。邛崃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震后,我们以6个重灾镇乡作为重点,对邛崃西部片区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各镇乡片区定位,串联形成旅游环线,打造天台山环线旅游整体品牌。”

在此过程中,核心景区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平落·天台山将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评定报告书已递交省级相关部门,争取今年进入资源评估程序。”邛崃市文体广新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结合灾后重建,将道佐温泉、夹关水寨茶乡等资源有效串联融合,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连片发展。

实现旅游连片发展,提质提效,一个个项目是具体支撑。2015年,邛崃市将在重建新区镇乡启动10个乡村酒店建设;结合农业项目,建成紫颐花园等20个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完成乡村旅游环线100公里标识牌系统建设;在平落试点“中国主题客栈之乡”项目……“目前,正积极洽谈夹关漂流、平落悦榕庄等项目,力促项目签约。”

“两千年秦汉文化,三百里绿色风情。”邛崃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灾后重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按照“灾区全域景区化”理念和“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思路,创建平落·天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酒村4A级旅游景区、开发南宝山山地户外探险运动基地等旅游项目,盘活全市丰富的文旅资源,促进生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重建新区群众可持续收入的增长点。

【产业重建总体思路】

坚持将灾后产业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高品质乡村旅游,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农村发展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构建“一线三点五带”的产业格局。即围绕灾后重建生态示范线,建设夹关水寨茶香千年古镇、高何红色旅游生态小镇、火井山水温泉小镇三个重要节点和茶叶、彩叶林、粮经复合、道地中药材、林竹五个集中展示带。着力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业的产业格局。

同时,规划邛崃西部单元片区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充分利用山水田园资源,规划多样旅游主题景区,明确各镇乡片区的定位,确立成片连线发展带,串接镇乡安置点形成旅游环线。

数字看变化

实施的31个产业项目已完工22个。完成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10388亩,建成茶叶、蔬菜、中药材、猕猴桃等产业基地7.5万亩。

实施“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成功创建“邛崃黑茶”“邛崃黑猪”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强化转移就业,开展创业就业培训8000余人次,新增转移就业5500余人。

【产业重建亮点】

打造乡村酒店联盟 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邛崃市探索灾后重建“一三产业互动”的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市场化手段,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乡村酒店联盟”新型旅游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将受灾安置房屋中富余的部分转化为经营性物业推向乡村旅游市场,形成接待能力。这种模式由专业的酒店管理公司牵头,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培训,农户以出租富余房屋资源、加入公司成为员工、自营加盟店等多种方式参与。

目前,夹关镇周河扁安置点引进专业酒店公司,“沫江山居”一期已装修完成16间客房,18间已经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还将依托“弯弯林”和“麻柳林”“小组生”新居工程,建成酒店房间400间、接待床位550个,带动35户群众实现自主创业,促进870余人就业。

“除了夹关,下一步我们还将在临济、火井的灾后重建安置点推行该模式,打造乡村度假酒店。同时启动营销平台建设,届时,游客通过网络、电话即可预订住宿,推动乡村旅游升级换代。”邛崃市文体广新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邛茶走廊 建设川内首条以线路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

邛茶走廊规划建设是邛崃灾后产业重建的重要载体之一。该走廊沿线总长15公里,纵深各1公里范围,涉及平落、临济、夹关3个镇乡,共2万余人,辐射带动茶叶种植面积10万余亩,沿线涉及花秋等茶叶企业13家。

邛茶走廊立足“丝路茶园、生态茶旅”发展理念,规划总体为一极、一廊道、两依托、三组团、十八精品茶庄。计划用3年时间,依托茶业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邛茶走廊打造成集茶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乡村度假于一体的新型旅游综合体,建成川内第一条以线路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景区,塑造城乡统筹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典范。

目前,“邛崃黑茶”已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茶走廊已完成平落——临济——夹关主干道改造,建成骑龙山绿道12公里,夹关段绿道约8公里正在建设;启动了夹关镇古蜀皇茶、扬天、玉峰、金山4个茶庄建设,实施了花秋茶产业示范基地主干道及环形游道、步道主体工程等。

本报记者 李颖 李娟

原标题:邛崃:100公里旅游环线 产业与新村同步成长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