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正式发布——
做一名“蓉漂”,创业将有哪些政策利好?高校,将在成都创新创业进程中如何作为?创投机构和孵化载体,如何在成都得到发展?
这些疑问,从5月7日成都正式发布的《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未来十年,成都将积极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树立“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城市新名片。
扶助“蓉漂”:
有人才有资金有环境
“面向西南大市场,坐拥大都市的繁华和人才优势,同时与‘北上广’相比,成都创业和生活成本都要低很多,员工性价比很高,尤其是我们现在急需的技术研发型人才。”“蓉漂”齐欢这样总结成都的优势。
2011年,他在成都创办青石激光科技,目前该公司开发的3D打印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到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造上。
根据《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像齐欢一样的“蓉漂”,在成都创业将会享受哪些利好?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表示:“不差钱”、“不差人”、“不差环境”。
“不差钱”——到2020年,成都将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设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100支以上,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
“不差人”——到2020年,成都将汇集科技创业者20万人。53所大学、70多万大学生、每年大学毕业生28万的教育优势也将更加凸显。
“不差环境”——到2020年,成都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服务机构1000家,创业导师2000人。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为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标杆,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引领区以及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高校转型:
“产权”改革+学制改革+高校联合
不管是2014年出台的《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成都十条”),还是刚刚发布的《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推动高校转型和科技成果转化都是重要内容。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已与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设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新型技术研究所,还将与清华大学等共建创业基地,联合武汉大学等在蓉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此外,成都还正与四川大学等高校筹备设立总额1亿元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通过“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方式,引进海归人才和推动各方面创业者来蓉创新创业。
“我们已经实现‘发明奖励权’向‘职务发明产权’的转型,通过职务发明人与学校之间的‘产权分割’后的科技成果确权,实现了教授团队评估作价入股。”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产业园副总经理康凯宁介绍,该校在“成都十条”出台以来,已成立了多家混合所有制创业公司。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介绍,四川大学已经出台相关文件来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学生修学年限将不受限制,甚至可休学参加创业;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和经历,经认定程序可进入实践理论加分;创造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主要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是收获经历和成长。”
平台提速:
创投和载体将更加活跃聚集
近日,清科集团发布《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回顾》,首次提出:全国各区域形成了股权投资“3+2”的格局,即: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创业基地,形成了武汉和成都为新的创新创业基地。
股权投资的格局,与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密不可分。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总经理黄少翔认为,随着成都市对于创新创业的强力推动,特别是《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出炉,投资机构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而成都市在项目和人才方面的这种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2007年以来,成都天府软件园已经孵化出了630家团队,涉及鲁大师、camera360、银河帝国等著名互联网产品,目前在孵团队还有160家。“我们拥有从创业苗圃到加速器到孵化器、到产业园的一整套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办公场地、投融资技术、创业社交等在内的全方位创业服务。”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蕾表示,下一步还将邀请国内知名创业者和园区成功创业者成立创业导师库,为创业者进行专业辅导,推动创新创业更加深入。
根据《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到2020年,成都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载体数量400家,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我们正在引导有条件的工业总部、闲置楼宇和闲置厂房转型为各类孵化载体,其中绿地等企业也已经开始在成都做众创空间。”唐华表示。
□本报记者 张明海 陈碧红
原标题:撬动创新创业“成都支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