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目标
●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升,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
●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相协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任务
●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
●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强化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范围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约6800家城市公立医院。2010年,我国在17个城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4个,今年改革试点城市将增加到100个。
公立医院改革急需一把公益标尺
城市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这些医院能否回归公益属性,关系到整个医改的成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城市公立医院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有利于摸清当前公立医院公益性存在哪些短板以及如何弥补,落实效果值得公众期待。
长期以来,坚持公益性始终是公立医院改革所倡导的基础方向之一,但对衡量公益性的标尺却一直未形成一致意见。专家和业内人士在“只要是公立医疗机构就具有公益性”“只要执行政府定价面向普通患者服务就坚持了公益性”“只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益属性”等观点上争论不休。这些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缺乏标准和目标,公立医院公益性没有得到坚定维护,逐利机制仍顽固存在,改革推进与群众渴求产生了不小的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回归公益性,但当前分配制度改革滞后、补偿机制不顺等制约改革深化的因素仍然存在。在以药补医的机制下,医院只有多卖药、卖贵药、多做检查、多用耗材才能多挣钱,直接形成群众不满意的“看病贵”现象。从患者身上赚取大部分收入,是公立医院虽然姓“公”,但没有体现公益性的病根。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急需一把“公益标尺”。此次改革提出,应该引导大医院注重费用控制、减轻患者负担,杜绝为经济利益多卖药、过度检查等。这些无疑有利于破除长期以来制约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痼疾。
在用“公益标尺”评价公立医院公益性、指导公立医院发展时,也需要改革当前公立医院普遍采用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改变以药补医现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另一方面要在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的同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让医务人员的劳动获得合理的收入。政府投入责任应该重点落实,以改变公立医院绝大部分运营费用靠从市场赚取的局面。据新华社
原标题:医院药收入占比降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