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古镇话端午:有些事你还不知道

2015-06-20 08:15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端午节到了,街上飘着一股清香和甘甜的味道,超市里包装精美的粽子也都已经上市了,吃起粽子来,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吃粽子、戴香包、饮雄黄酒、挂菖蒲艾草、赛龙舟……好像要都经历过,才算是过了一个真正的端午节。

学者袁庭栋记得,过去每到农历五月初四,家里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一到晚上,全家围坐在油灯下,从河边割回来的粽叶透着清香,包裹着糯米,再拦腰捆一根绳,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第二天一早天不见亮,粽子就下锅了,孩子们在一屋子粽子的香味中醒来,通过嗅觉找到了端午节。经一段时间蒸煮的等待后,新出炉的热气腾腾的粽子,蘸上白糖或红糖汁水,甜蜜、糯香与粽叶清香交织的味道,至今让袁庭栋难以忘怀。

那年月虽物质生活贫乏,但农村每家每户在端午节都要包粽子。中午是一定要全家坐在一起,吃顿好的。大人要喝雄黄酒,小孩们则都由大人在额头上点上一点雄黄酒。有时候变戏法似的忽然拿出几只煮熟的咸鸭蛋或者松花皮蛋,一人一个,这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间。

1957年,袁庭栋从绵竹到成都读书,然后在成都定居。他多次在南河看赛龙舟比赛,那是以前成都人端午节的最大亮点,两岸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河里不仅有龙舟飞驰,还有其他船上挂满了彩带,在各处河道里穿梭,五彩缤纷,好不热闹。

更精彩的节目还在后面,那是抢鸭子。主办方先把鸭子身上划一个小伤口,扔进河中后,伤口的疼痛会让鸭子拼命扑腾。参赛的游泳健儿们从四面八方向鸭子扑去,谁抢到手的鸭子多,谁就是胜利者,受到两岸观众的热烈欢呼,其受追捧的程度绝对不亚于今天的明星。

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城市的人步履匆匆,囫囵吃个粽子表示过了一个节。不知不觉,端午慢慢在城市生活中淡化。但成都周边的古镇上,依旧保留着各自的端午传统习俗,这是深藏于记忆中,那朴实又充满温情的味道。

是的,在端午节,到成都附近任意一个古镇,哪怕不是那么有名气。袁庭栋在青城山下一个小镇居住时看到,这里仍然保持着多年前的习俗,几乎家家户户在端午前就开始自备材料,采粽叶,洗粽叶、浸糯米,包粽子。所有人家都会挂菖蒲陈艾,所有小孩都会用草药烧水洗澡。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股芬芳的端午味道。特别是近两年间“戴香包”的民俗逐渐复苏,大人小孩,自己做一个或从小贩手上买一个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很是“时髦”。

在端午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们走进身边的古镇,改变一下生活节奏,悠闲的,好奇的,去看看那里有哪些有意思的事物。(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安仁

女婿当主角,粽子春节包

大城市里,距离农历五月初五还有半个月的光景,粽子盐蛋就开始在货架上抢占地盘了。这个动静,最早提醒远离农耕文明的城市人,端午节要到了。

仿佛城市越大,文化的差异就越来越小。而在方圆不过数里、人口不到几万的小镇,还守得住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距离成都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大邑县安仁镇,就默默地笃守着自己的别样端午节。

春节吃粽子 端午吃盐蛋

当整个中国都在忙着把糯米包进竹叶的时候,安仁却难得见到粽子的身影。原来,安仁古镇的当地人,更习惯在春节的时候包粽子。川西平原,气候宜人,冬无严寒,腊月里也不能采摘到绿油油的竹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安仁一带形成了春节包粽子的习俗。拎着腊肉和粽子拜年,成了安仁周边独特的风景。

真到了端午节,当地人对粽子的激情,早已不如对盐蛋的钟爱。盐蛋,其实就是咸鸭蛋。安仁古镇的背后,斜江河静静流淌。大桥下、河滩里,常见大群的鸭子,动辄千只。农历五月,养鸭人开始忙着在河滩里收集鸭蛋。

这吃鱼虾、游活水的鸭子生的蛋,无论外观还是“内涵”,都和笼子里吃饲料的鸭子所产的蛋差异甚大。这产自天然河坝的鸭蛋,绿壳红心,泡出来的盐蛋,心子鲜红翻砂,渗着油脂,口感绝美,难怪价高还供不应求。

把盐蛋煮熟,带壳切成四瓣,在瓷盘中摆成花瓣的形状,一道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下酒菜就上桌了。

女婿是端午节的主角

难道盐蛋是安仁古镇端午节的主角?想不到吧,安仁古镇乃至大邑一带,端午节的真正主角是女婿。

按照当地的习俗,端午节这天,女儿女婿要结伴回到女方的娘家,拜望岳父岳母。空着手去肯定不成,要“兴兜兜”,就是时兴拎着装满礼物的兜兜上门。即使旧时经济拮据,割上几斤肉,至少买上一副猪的心肺,是少不了的。兜兜也不会空着拎回来,礼尚往来,岳父岳母会给女儿女婿装满一兜兜的粽子盐蛋,丈母娘会给女婿买一件衬衣或是送一把雨伞,其中的寓意耐人寻味。

回娘家,通常还要住上一宿。熟悉当地风俗的杨树生老人至今谈起他当女婿时,端午节拜望丈母娘,还喜笑颜开:“第二天一早,丈母娘还要给女婿煮‘福宝蛋’。就是荷包蛋,早先就算再困难,都要煮四个鸡蛋,加上当时稀罕的猪油和黄糖。要端到床前来,吃了才能下床。”

农耕时代,这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川西平原上,正是年轻的男人女人们忙完了插秧的农闲时间。怀着对金秋丰收的期望,女儿女婿回到女方娘家,分享那份满怀希望的喜悦,这是怎样的和谐与惬意。

端午青草都成药

在城市里,端午前后会有许多小贩用三轮车拉着菖蒲、艾草、青蒿出售。而在安仁古镇,因为背靠谢江河,当地人会自己到河坝里采摘。可供采摘的草药多达近百种。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痢疾拉肚都有相应的草药,深谙此道的王家彬如数家珍。当地人在端午节采摘这些草药,绑扎成束,悬挂晾干,备全家全年所需。当地的农夫都认识几种常见的草药,小病小痛,自己就是个赤脚郎中。

即使不用于治病,拿这些草药熬水给家里的娃娃洗澡,或者只是将这些草药悬于门口,也是传承千年的民俗习惯。

当河岸田边的菖蒲艾蒿一夜之间突然不见的时候,安仁古镇的人们便开始享受属于他们的端午节了,顾不上区分和你的端午节有什么不同。 (吴志维)

洛带

没有端午节,只有五月节

洛带古镇距离成都不过20公里,这里有历史留下来的会馆建筑,也有充满魅力的艺库和博客小镇。但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还是他的语言和民俗,这里的客家人在成都平原只是一个很小的聚落,但语言和生活方式却相对独立地存在了几百年。

“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客家人将最难保留的语言从千年前带到现在。

客家话里韵味长

在客家人的语言中,并没有端午节这个词,他们把这个节称为“五月节”,假如是用四川方言或者普通话来说,“五月节”这三个字平淡无奇,但是客家话带有千年前的中原古韵。不信,你到洛带找一位当地人,请他用客家话说一下“五月节”,你就会觉得韵味十足。

和春节一样,节日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很久,要提前准备采摘包粽子的竹叶,还要采集菖蒲、艾叶等晾干备用。避邪祛病是这个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端午节当天不论大人小孩都以艾叶、菖蒲等煎汤沐浴,浴毕以雄黄酒点涂头顶、太阳穴、心窝、肚脐及掌心等部位,每人还要喝一口雄黄酒,以避此时已苏醒活跃于房前屋后、山路田间的各种毒蛇。同时,人们还在自家大门上挂上菖蒲和艾叶,并边边角角遍洒雄黄酒以避疫除瘴。

作家余茂智曾撰文写道,端午是客家人的大节,在外的客家人都会回家来,祭祀祖先,与家人共享粽香弥漫的天伦之乐;“土地神是客家人的保护神,所以在端午节,客家人首先祭祀的是土地神;之后再把新采的菖蒲、艾蒿挂在门楣上,洒雄黄酒,再之后给祖先牌位上香,神案上贡上菖蒲、艾蒿以及刀头。在端午节的餐桌上,客家往往会多添几双碗筷、几把椅子,以示先人在和自己一同过节,寄望先人保佑;吃粽子是全家老小都向往的,因为客家有句俗话———‘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

水龙节里的狂欢

洛带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后来三国蜀汉时期诸葛亮兴市,后又因为有刘禅到此游玩腰带落入井中的传说,而谐音为“洛带”。今天洛带被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是因为清代迁来的客家人在这一区域居住。

每个古镇都有自己的民俗传统,而客家人和四川其他地方的人相比,在语言上独立,在习俗上却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舞龙,早期来洛带的客家移民备受干旱煎熬,后得知关于刘禅“落带”八角井的故事,认为八角井是东海的海眼。于是,客家人将老祖宗的舞水龙配合淘井以祈雨,甚是灵验。此后,每年夏天,洛带客家人均以舞水龙感谢上苍使洛带风调雨顺,并庆贺丰年。加上春节的舞火龙,这两项舞龙活动遂成为洛带客家独特的文化习俗。

水龙节,让夏天到洛带的游客,除了欣赏古镇会馆、博客小镇、艺库之外,有了一项可以参与的活动,人们都纷纷涌上街头,手持水盆、水桶、水枪,无论相识与否相互泼水和射击,在水的世界里尽情狂欢,而不再是单纯的泼水龙。(肖飞)

永商

龙舟号子代代传

永商镇位于新津县城南岸。新津多水,城南的南河,河面宽阔,十分宜于水上活动。相传至少在唐代,这里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清·道光《新津县志》载:“五月五日包角黍,悬剑蒲艾虎于门,饮雄黄酒,城南竞渡。”说明新津龙舟会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

端午赛龙舟不稀奇,稀奇的是船家喊出的龙舟号子。龙舟号子主要流行于新津南河、西河、金马河两岸的船家之中,其中尤以新津永商镇最为盛传。

民国时的龙舟会,在正式比赛前七天,龙舟队便陆续下河训练。各机关部门此时也在河两岸布置花船,花船除了可以提供更佳的视角观赏龙舟比赛外,还负责放鸭子下水供龙舟划船人员争抢。几条或多条大船像赤壁连环船一样连起来,如履平地。上面摆上茶水、糖果糕点等。

到了比赛当天上午,各龙舟队在伏龙观下集合,先焚香烛祭拜龙王,然后,拈阄依次平行横排于河面。鸣放鞭炮之后,几十只船如离弦之箭向终点冲去。龙舟竞渡,多取逆水行舟。舟长四丈八尺,划起来颇有难度,故而夺标竞争激烈,扣人心弦。

在龙舟竞渡中,每船均要吆喝多首龙舟号子,龙舟号子唱腔原始质朴,激情昂扬。一人“领”,众人“合”。旋律嘹亮、激扬。唱词丰富多彩,可以固定,也可以即兴创作。全船队员随着号子声和鼓乐的节奏声齐声高唱,使竞赛更加激烈和有趣。

在千年的龙舟竞渡中,龙舟号子的唱调基本没有改变,但唱词则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岷江江水流不断,唱的歌声代代传。江岸落花白一片,荒凉一景少人烟。险滩名叫五里滩,撞破木船万万千!”船艄公这样喊行船号子,而划船的人则高喊:“哟喂……哟喂……划起来……”大家唱的激情万丈、血脉贲张,岸上的观众中也不乏有人能唱上一段的,自然也就跟着船桨的翻腾,吆喝着号子鼓劲。遗憾的是,好多龙舟号子到了今天已经失传。(钟涛)

怀远

小吃美食饱口福

怀远是川西古镇,早在1700年前这里已是汉原郡的首府,辖汉原、临邛二县。现存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上世纪初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

位于镇东文井江畔的汉原洄澜塔,是古镇的标志性古建筑。该塔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塔高35米、九层、呈六方形。塔是中空的,登塔可眺望怀远镇远山近水,下三层有采光采风梅花洞孔,并有佛道两家经典故事壁绘。

但人们知道怀远,大部分是因为怀远的“三编”、“三绝”。“三编”是藤、竹、棕三项手工编织技艺。“三绝”则是美食———豆腐帘子、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鲜嫩可口,极富营养。冻糕为大米浆自然发酵,加上品猪油精制而成,入口化渣,满口清香。叶儿粑的历史则可追溯到西晋时代,前身是家喻户晓的“菜扁子”。(张松)

原标题:有些事你还不知道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